启在中间的成语(共32个)
承前启后
成语解释:承:承接;启:开创、开始。
承接前面的;引出后面的。多用于事业、学问方面。也作“承先启后。”。成语出处:明・朱国祯《涌幢小品・曾有菴赠文》:“公承前草创,启后规模,此之功德,垂之永永。”
承上启下
成语解释:承:承接;启:引出;开始。
承接上面的;并引出下面的。多指文章的结构。也泛指把事业或学问接过来传下去。成语出处:西汉・戴圣《礼记・曲礼上》“故君子戒慎”唐・孔颖达疏:“故,承上启下之辞。”
承先启后
成语解释:继承前代的,启发后代的。
成语出处:清・王昶《湖海诗传・尹继善》:“文端公历任封疆,晚归台阁,岁历五十馀载,承先启后,三代平章。”
难于启齿
成语解释:启齿:开口。
话很难说出口。成语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22回:“欲告庆父,而难于启齿,乃于门外号啕大哭。”
难以启齿
成语解释:启齿:开口。
话很难说出口。成语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二卷:“所恨者新丧未久,况且女求于男,难以启齿。”
款启寡闻
成语解释:款启:见识狭小。
形容学问浅、见闻寡陋。成语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达生》:“今休,款启寡闻之民也。”
殷忧启圣
成语解释:殷:深。
深切的忧虑能启发最高的智慧。成语出处:晋・刘琨《劝进表》:“或多难以固邦国,或殷忧以启圣明。”
绳先启后
成语解释:绳:继承,继续;启:开创,引出。
继承前人的,开创今后的。成语出处:宋・岳飞《题许虎侯像》:“至德显忠,绳先启后。”
元戎启行
成语解释:谓大军出发。语本《诗·小雅·六月》:“元戎十乘,以先启行。
”。成语出处:语本《诗经・小雅・六月》:“元戎十乘,以先启行。”
不遑启处
成语解释:没有闲暇的时间过安宁的日子。指忙于应付繁重或紧急的事务。
成语出处:《诗经・小雅・采薇》:“王事靡盬,不遑启处。”汉・韩婴《韩诗外传》卷四:“匹夫百亩一室,不遑启处,无所移之也。”
阳和启蛰
成语解释:启蛰:过冬的虫豸开始活动。
春天来了,过冬的虫豸都活动了。比喻恶劣的环境过去,顺利和美好的时光开始了。成语出处:《礼记・月令》:“东风解冻,蛰虫始振。”《宋史・乐志》:条风斯应,候历维新。阳和启蛰,吕物皆春。
发蒙启滞
成语解释:发蒙:启发蒙昧;滞:不流通。
启发蒙昧,打通阻塞。成语出处:《宋书・武帝纪下》:“古之建国,教学为先,弘风训世,莫当于此,发蒙启滞,咸必之。”
黜昏启圣
成语解释:贬退昏庸,开启圣明。
成语出处:《南史・谢灵运传论》:“谢晦以佐命之功,当顾托之重,殷忧在日,黜昏启圣,于社稷之计,盖为大矣。”
别启生面
成语解释:启:开启,打开。
参见[别开生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