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在中间的成语(共74个)
虎头上捉虱子
成语解释:比喻干危险的事情。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8回:“你偏进去,又不就走,还要虎头上捉虱子!”
拿贼要赃,捉奸要双
成语解释:赃:赃物;奸:通奸。
捉贼要有赃证,捉奸要有成双人证。指问罪要有真凭实据。成语出处:《斩鬼传》第11回:“俗语说得好,拿贼要赃,捉奸要双……今日他的老婆,为何不来?”
捉贼捉赃,捉奸捉双
成语解释:比喻处理是非的事,要以事实为根据。
成语出处:宋・胡太初《昼帘绪论・治狱》:“谚曰:‘捉贼捉赃,捉奸捉双。’此虽俚言,极为有道。”
捉贼要赃,捉奸要双
成语解释:赃:赃物;奸:通奸。
指问罪要有真凭实据。成语出处:赵树理《小二黑结婚》:“村长!捉贼要赃,捉奸要双,当了妇救会长就不说理了。”
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
成语解释:沐:洗头;捉:用手攥住;哺:口中含的食物。
洗一次头与吃一顿饭要停顿三次。形容渴求贤才,谦恭下士。形容为延揽贤才而忙碌。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鲁周公世家》:“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
代人捉刀
成语解释:指代人作事或写文章。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床头捉刀人
成语解释:床:指坐榻;捉刀人:指执刀的卫士。
站在坐榻边的卫士。比喻替别人代笔作文的人。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倩人捉刀
成语解释:倩:请;捉刀:代人执笔作文。
请人代做文章。成语出处:西晋・陈寿《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倩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为人捉刀
成语解释:捉:持,拿。
表示代人作文章或做事情。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如何?’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王闻之,追杀此使。
挟人捉将
成语解释:挟:挟制。
在战斗中能够制服敌人,活捉其将领。成语出处:元・李文蔚《蒋神灵应》楔子:“挟人捉将干般勇。武艺精熟敢战争。”
吐哺捉发
成语解释:见“吐哺握发”。
成语出处:唐・韩愈《后廿九日复上书》:“今虽不能如周公吐哺捉发,亦宜引而进之,察其所以而去就之,不宜默默而已也。”
一沐三捉发
成语解释:沐:洗头;捉:用手攥住。
洗一次头要停顿三次。形容渴求贤才,谦恭下士。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鲁周公世家》:“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
上山捉虎,下海擒龙
成语解释:比喻冒死去做艰巨危险的事情。
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九回:姑娘,你有甚么为难的事,只管说!慢讲‘上山捉虎,下海擒龙’,就便‘赴汤蹈火,碎骨粉身’,我安龙媒此时都敢替你去作!
擒龙捉虎
成语解释:擒住老虎捉拿蛟龙。比喻降伏强敌,本领高强。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7回:“直教打翻拽象拖牛汉,攧倒擒龙捉虎人。”
请人捉刀
成语解释:捉刀:指代人作文。
代人做事或写文章。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