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在中间的成语(共63个)
呜呼哀哉
成语解释:旧时祭文中常用的表示对死者哀悼的语句;意思是“唉!伤心啊!”后用以指死亡或完蛋。
成语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哀十六年》:“呜呼哀哉,尼父!无自律!”
喜怒哀乐
成语解释:形容人感情上几种不同的表现。
成语出处:西汉・戴圣《礼记・中庸》:“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节哀顺变
成语解释:抑制哀伤,顺应变故。用来慰唁死者家属的话。
成语出处:西汉・戴圣《礼记・檀弓下》:“丧礼,哀戚之至也;节哀,顺变也。君子念始之者也。”
乞哀告怜
成语解释:哀:怜悯;告:请求。
乞求别人的怜悯和帮助。成语出处: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荒时暴月,向亲友乞哀告怜,借得几斗几升,敷衍三日五日,债务丛集,如牛负重。”
哀哀欲绝
成语解释:悲痛得将要气绝;指异常悲痛。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3回:“那宝珠按未嫁女之礼在灵前哀哀欲绝。”
哀哀父母
成语解释:可哀呀可哀,我的父母啊!原指古时在暴政下人民终年在外服劳役,对父母病痛、老死不能照料而悲哀。
成语出处:《诗经・小雅・蓼莪》:“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於乎哀哉
成语解释:於乎:文言叹词;哉:语助词。
用以指死亡或完蛋。成语出处:《诗经・大雅・召旻》:“於乎哀哉!维今之人,不尚有旧。”
告哀乞怜
成语解释:告:请求;乞:求,讨。
向别人乞求怜悯、帮助。成语出处: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71章:“杜又派人分头疏通,告哀乞怜地请求他们勿再辞勋。”
鸿雁哀鸣
成语解释:哀:悲哀。
比喻流离失所的灾民生活凄惨。成语出处:《诗经・小雅・鸿雁》:“鸿雁于飞,哀鸣嗸嗸。”
独弦哀歌
成语解释:弦:琴弦。
指独自弹奏弦乐器,哀声歌唱。成语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天地》:“子非夫博学以拟圣,於于以盖众,独弦哀歌,以卖名声于天下者乎?”
擗踊哀号
成语解释:擗:以手拍击胸膛;踊:用脚顿地。
捶着胸跺着脚大哭。形容极度哀伤地痛哭。成语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一回:“王冕擗踊哀号,哭得那邻舍之人,无不落泪。”
如食哀梨
成语解释:哀梨:传说哀仲家的梨,味道很好。
好像吃到哀梨一样。比喻言辞、文章浏爽利。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轻诋》:桓南郡每见人不快,辄嗔曰:‘君得哀家梨,当复不蒸食不?’
豪竹哀丝
成语解释:指管弦乐。
成语出处:宋・陆游《东津》诗:“打鱼斫脍修故事,豪竹哀丝奉欢乐。”
怨怨哀哀
成语解释:形容哀怨的样子。
成语出处:元・关汉卿《蝴蝶梦》第四折:空教我闷转加、愁无奈,只落得哭哭啼啼、怨怨哀哀。
乐极哀来
成语解释:同“乐极则悲”。
成语出处:晋・陶潜《闲情赋》:“悲乐极以哀来,终推我而辍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