凫在中间的成语(共21个)
兔起凫举
成语解释:凫:野鸭。
象兔敢奔跑,象野鸭急飞。比喻行动迅速。成语出处: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论威》:“知其不可久处,则知所兔起凫举死殙之地矣。”
惭凫企鹤
成语解释:比喻惭愧自己的短处,羡慕别人的长处。
成语出处: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养气》:“若夫器分有限,智用无涯,或惭凫企鹤,沥辞镌思。”
鹤长凫短
成语解释:《庄子·骈拇》:“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
”后用“鹤长凫短”比喻事物各有特点。成语出处:战国・庄子《庄子・骈拇》:“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
强凫变鹤
成语解释:语本《庄子·骈拇》:“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
”后以“强凫变鹤”谓硬把野鸭变作仙鹤。喻滥竽充数,徒多无益。成语出处:语出《庄子・骈拇》:“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
鹤短凫长
成语解释:《庄子·骈拇》:“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
”后以“鹤短凫长”比喻颠倒是非,妄加评论。成语出处:战国・庄子《庄子・骈拇》:“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
断凫续鹤
成语解释:凫:野鸭;续:接续;鹤:仙鹤。
截断野鸭的短腿接到仙鹤的长腿。比喻做事违反自然规律。成语出处:梁启超《政闻时言・外债平议》:“今我国于此种机关,百不一具,而惟断凫续鹤,欲袭取其企业之形式以移植于我国,是以格格而不入也。”
续凫断鹤
成语解释:比喻违失事物本性,欲益反损。
成语出处:战国・庄子《庄子・骈拇》:“长者不为有余,短者不为不足。是故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
续凫截鹤
成语解释:比喻违失事物本性,欲益反损。
成语出处:语出《庄子・骈拇》:“长者不为有余,短者不为不足。是故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
兔死凫举
成语解释:象兔敢奔跑,象野鸭急飞。比喻行动迅速。
成语出处:《吕氏春秋・论威》:“知其不可久处,则知所兔起凫举,死 之地矣。”
双凫一雁
成语解释:汉苏武出使匈奴被羁,归国时留别李陵的诗中有“双凫俱北飞,一雁独南翔”之句。后以“双凫一雁”为感伤离别之词。
越凫楚乙
成语解释:同一只飞鸿,有人以为野鸭,有人以为燕子。比喻由于主观片面,对于事物认识不清而判断错误。
成语出处:南朝・齐 张融《门论》:“昔有鸿飞天道,积远难亮。越人以为凫,楚人以为乙。人自楚越耳,鸿常一鸿乎?”
寡凫单鹄
成语解释:原是古代的琴曲名。后比喻失去配偶的人。
成语出处:《西京杂记》卷五:“齐人刘道强善弹琴,能作单鹄寡凫之弄。听者皆悲,不能自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