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在中间的成语(共132个)
本位主义
成语解释:为自己所在的小单位打算而不顾整体利益的思想作风。
成语出处:毛泽东《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六)本位主义,一切只知道为四军打算,不知道武装地方群众是红军的重要任务之一。”
个人主义
成语解释:个人本身的利益应该高于一切的道德学说或原则,道德的自私自利。
成语出处:毛泽东《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这是小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表现。”
官僚主义
成语解释:指只发号施令而不考虚实际问题的工作作风,即当官作老爷的工作作风和领导作风。
成语出处:毛泽东《必须注意经济工作》:“第二,动员群众的方式,不应该是官僚主义的。”
机会主义
成语解释:利用机会或情况的技巧、策略或实践,特别是很少顾及原则或最后结果。
成语出处: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这种空洞的唯心的政治估量和工作指导,是不是要产生机会主义错误,或者盲动主义错误呢?”
教条主义
成语解释:不对具体事物进行调查研究,只是生搬硬套现成原则、概念来处理问题的思想作风。
成语出处:毛泽东《矛盾论》:“我们的教条主义者在这个问题上的错误,就是,一方面,不懂得必须研究矛盾的特殊性,认识各别事物的特殊的本质。”
经验主义
成语解释:指凭自己的经验来处事的世界观。
成语出处:邓小平《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土改与整党工作的指示》:“这种恶劣的经验主义,使我们遭受了严重的损害。”
冒险主义
成语解释:靠投机取巧冒险行事的一种行为方式。
成语出处: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目前的时局,要求我们勇敢地抛弃关门主义,采取广泛的统一战线,防止冒险主义。”
不分主次
成语解释:指人办事不能分辨主要的和次要的。
成语出处:王朔《动物凶猛》:“虽然这三种说法不分主次,都有同样有力的证人和很难杜撰栩栩如生的细节,我还是一下就相信了最后一种说法。”
打定主意
成语解释:下定决心,抉择做什么事。
成语出处:曾朴《孽海花》第七回:“打定主意,就把自己狎妓旷职的缘由,详细叙述,参了一本,果然奉旨革职。”
尽地主之谊
成语解释:地主:当地的主人;谊:通“义”。
尽本地主人应尽的义务,指招待外地来客。成语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22回:“晚生得蒙青目,一日地主之谊也不曾尽得,如何便要去?”
拿定主意
成语解释:下定决心,抉择做什么事。
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7回:“却又一片深心,打了个呼牛也可,呼马也可的主意,任是谁说什么,我只拿定主意,干我的大事去。”
不主故常
成语解释:故常:旧的常规、习惯。
不拘于老的一套。成语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天运》:“其声能短能长,能柔能刚,变化齐一,不主故常。”
不分主从
成语解释:对事情的主谋和附从者,一律处罚。
卖主求荣
成语解释:指出卖主人的利益以换取个人的荣华富贵。
成语出处: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59回:“得势则聚若蝇蚊,失势则散若鸟兽,甚至卖主求荣者颇多。”
入主出奴
成语解释:原意是崇信了一种学说,必然排斥另一种学说;把前者奉为主人,把后者当作奴仆。后比喻学术思想上的宗派主义。
成语出处:唐・韩愈《原道》:“不入于老,则入于佛。入于彼,必出于此;入者主之,出者奴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