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在中间的成语(共218个)
鹅笼书生
成语解释:比喻幻中生幻,变化无常。
成语出处:晋・荀氏《灵鬼志》
燔书阬儒
成语解释:焚毁典籍,坑杀书生。同“焚书坑儒”。
成语出处:《汉书・地理志下》:“昭王曾孙政并六国,称皇帝,负怙威,燔书阬儒,自任私智。”
废书而叹
成语解释:因有所感而停止读书。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太史公曰:余读《孟子》书,至梁惠王问‘何以利吾国’,未尝不废书而叹也。”
废书长叹
成语解释:废:放下。
因有所感而停止读书,发出感叹。形容读书时对其内容有所感触而置书兴叹。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太史公曰:余读《孟子》书,至梁惠王问‘何以利吾国’,未尝不废书而叹也。
画瓦书符
成语解释:旧时迷信,在瓦上画图像,在黄表纸上画符箓,所说可以驱鬼避邪。泛指各种迷信活动。
成语出处:旧时迷信,在瓦上画图像,在黄表纸上画符箓,所说可以驱鬼避邪。泛指各种迷信活动。
金书铁券
成语解释:铁券:古代帝王赐给功臣的铁制凭证。
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世代享受优遇或免罪的凭证。成语出处:唐・罗隐《代武肃王钱缪谢赐铁券表》:“赐臣金书铁券一道。”
名书竹帛
成语解释:书:书写,记载;竹帛:史书。
把名字留在史书上。比喻好名声永远流传。成语出处:唐・吴兢《贞观政要・任贤》:“昔李陵,提步卒五千,不免身降匈奴,尚得名书竹帛。”
名书锦轴
成语解释:书:书写,记载;锦轴:史书。
把名字留在史书上。成语出处:《神童诗・劝学》:“遗子黄金宝,何如教一经,姓名书锦轴,朱紫佐朝廷。”
弃书捐剑
成语解释:比喻胸怀大大志的人不屑于小事。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
上书言事
成语解释:指向朝廷书面提出对国家大事的看法或建议。现多指向上级写信提建议或意见。
成语出处:《资治通鉴・汉纪十》:临菑人主父偃、严安,无终人徐乐,皆上书言事。
四书五经
成语解释:四书:亦称四子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指儒家经典。成语出处:汉・班固《白虎通・五经》:“五经何谓?谓《易》、《尚书》、《诗》、《礼》、《春秋》也。宋・朱熹着有《四书集注》。
乡书难寄
成语解释:乡书:家书。
家书很难寄回家中。比喻与家乡消息隔绝。邪书僻传
成语解释:邪:淫邪不正;僻:不正。
淫邪不正的书籍和传记。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9回:“原来宝玉自幼生来有一种下流痴病,况从幼时和黛玉耳鬓厮磨,心情相对,如今稍知些事,又看了些邪书僻传……”
燕颔书生
成语解释:见“燕颔儒生”。
佣书自资
成语解释:佣书,受雇于人,为人抄写文字。全句是说替人抄书写字,以维持生计。形容人靠写字或写文章过活。
成语出处:魏书刘芳传:“昼则佣书自资给,夜则读诵不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