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在中间的成语(共180个)
惟口兴戎
成语解释:指口舌惹出是非。多用来劝戒别人说话要谨慎。
成语出处:《尚书・大禹漠》:惟口出好兴戎,朕言不再。
偃武兴文
成语解释:同“偃武修文”。
成语出处:《汉书・循吏传・黄霸》:“太尉官罢久矣,丞相兼之,所以偃武兴文也。”
继绝兴亡
成语解释:绝:断绝;亡:灭亡。
恢复已灭亡的国家,延续断绝了的世家。成语出处:《晋书・刘琨传》:“如蒙录召,继绝兴亡,则陛下更生之恩,望古无二。”
夙兴昧旦
成语解释:黎明即起。形容勤奋。
成语出处:《魏书・高祖纪》:“朕永鉴四方,求民不瘼,夙兴昧旦,至于忧勤。”
除害兴利
成语解释:根除对人民有害的事,兴办对人民有利的事业。
成语出处:《管子・治国》:“善为民除害兴利,故天下之民归之。”
酒阑兴尽
成语解释:阑:尽;兴:兴致,兴夸。
酒宴完了,兴致也没了。成语出处:曾朴《孽海花》第20回:“大家又与青雯谈了些海外的事情,彼酬此酢,不觉日红西斜,酒阑兴尽,诸客中有醉眠的,也有逃席的,纷纷离去。”
意兴阑珊
成语解释:阑珊:衰落。
将残、将尽的意思。成语出处:唐・白居易《咏怀》诗:“几时酒盏曾抛却?何处花枝笔把看?白发满头归得也,诗情酒兴渐阑珊。”
去害兴利
成语解释:去:除掉;兴:兴办。
去掉有害的兴办有利的。成语出处:唐・韩愈《国子助教河东薛君墓志铭》:“后佐河阳军,任事去害兴利。”
龙兴凤举
成语解释:喻王者兴起。
成语出处:《东观汉记・冯衍传》:“皇帝以圣德灵威,龙兴凤举,率宛叶之众,将散乱之兵,歃血昆阳,长驱武关,破百万之阵,摧九虎之军。”
龙兴云属
成语解释:《易·干》:“云从龙,风从虎。
”后遂以“龙兴云属”喻王者兴起则必遇贤臣良将。成语出处:《易・干》:“云从龙,风从虎。”
饶有兴味
成语解释:饶:富裕、丰富;兴味:趣味,兴趣。
形容事物和景物富有情趣。成语出处:宋・蔡襄《漳州白莲僧宗要见遗纸扇》:直应携去林泉好,转觉林泉兴味长。
扫兴而归
成语解释:扫兴,打消了兴致。全句是说败兴而回。
成语出处:西湖游览志余委巷丛谈:“杭人有讳本语,而巧为俏语者,如有谋未成曰扫兴,无言默坐曰出神。”七侠五义第二十三回:“我听了此言,不免扫兴而归。”
振兴中华
成语解释:原为孙中山在建立兴中会时提出的挽救国家危亡的口号。现指奋发图强,使祖国更加繁荣强大。
成语出处:孙中山《兴中会章程》:是会之设,专为振兴中华、维持国体起见。
成败兴废
成语解释:成功或失败,兴起或衰退。
成语出处:汉・荀悦《汉纪・成帝纪二》:“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有明成败兴废,然后知秉要持权,故尚无为也。”
乘风兴浪
成语解释:谓趁机挑起事端。
成语出处:清・容闳《西学东渐记》第十九章:“吴监督子登闻之,遂又乘风兴浪,思设法以破坏此留学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