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在中间的成语(共98个)
兵戈扰攘
成语解释:兵戈:武器,指战争;扰攘:纷乱。
形容战争时期社会动荡混乱。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冯衍传下》:“遭扰攘之时,值兵革之际。”
倒戈卸甲
成语解释:比喻放下武器认输。
成语出处:《续传灯录》:“雪峰三上投子,九到洞山,为什么倒戈卸甲?”
抛戈弃甲
成语解释:丢掉武器,扔掉铠甲。形容军队被打得狼狈逃窜的情形。
成语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53回:“部下听得,一齐抛戈弃甲跪倒。”
止戈为武
成语解释:意思是武字是止戈两字合成的,所以要能止战,才是真正的武功。后也指不用武力而使对方屈服,才是真正的武功。
成语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宣公十二年》:“非尔所知也。夫文,止戈为武。”
杯酒戈矛
成语解释:比喻在宴会上引起的仇恨。
成语出处:《负曝闲谈》第25回:“(华尚书)愣了一会,又想周楷这个名字好熟。想了半天,恍然大悟道:‘就是有天在吴侍郎席上他教我,我没有理他那个人,这真是杯酒戈矛了。’”
枕戈汗马
成语解释:枕着武器,疾驰战马。形容时刻准备杀敌立功。
成语出处:明・屠隆《昙花记・公子受封》:“念亲恩主德总来难报,须教,枕戈汗马,努力塞云边草,儿时得功成大漠,鹤归华表。”
操戈同室
成语解释:指兄弟相残或内部纷争。
成语出处:孙中山《大总统劝告北军将士书》:“以满人窃位之私心,开汉族仇杀之惨祸,操戈同室,贻笑外人。”
倒持戈矛
成语解释:犹言倒持泰阿。戈、矛,皆兵器。
成语出处:北宋《新唐书・陆贽传》:“舍此不务而反为所乘,斯谓倒持戈矛,以鳟授寇者也。”
反戈一击
成语解释:反:反转;调转;戈:古代的一种兵器;尖头横刃;长柄;像矛。
调转矛头;向自己原来的营垒进攻。比喻掉转方向;对自己阵营的坏人坏事进行斗争。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吾与杨军反戈击之。”
操戈入室
成语解释:比喻深入了解对方,找出其纰漏,又以对方的论点来批驳对方。
成语出处: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史书占毕一》:“论者以柳操戈入室,弗察者又群然和之。然则文之工者,伤理倍道,皆弗论乎!”
挥戈回日
成语解释:挥舞兵器,赶回太阳。形容力挽危局。
成语出处:西汉・刘安《淮南子・览冥训》:“鲁阳公与韩构难,战酣,日暮,援戈而挥之,日为之反三舍。”
朽戈钝甲
成语解释:喻装备极劣的军队。
成语出处:明・张煌言《答唐枚臣书》:“朽戈钝甲,与胡人相持者十有七年。”
以戈舂黍
成语解释:用戈去舂黍米。比喻达不到目的。
成语出处:《荀子・劝学》:“不道礼宪,以《诗》、《书》为之,譬之犹以指测河也,以戈舂黍也,以锥餐壶也,不可以得之矣。”
枕戈击楫
成语解释:枕着兵器,拍击船桨。形容杀敌心切,志节慷慨。
成语出处:清・浴日生《海国英雄记・坐朝》:“便凭着这肝胆轮囷,枕戈击楫,逐鞑虏早复神京也呵!”
枕戈剚刃
成语解释:谓准备杀敌复仇。剚刃,用刀剑插入物体。
成语出处: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此则枕戈剚刃之事,秦赵已不能施于白项,而汉族犹可施于满洲,章章明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