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在中间的成语(共45个)
- 三日不读书,语言无味- 成语解释:比喻不读书则不能发言立论。与“三日不读书,面貌可憎”义近。 - 成语出处:世说新语言语篇:“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理义不交于胸中,便觉面貌可憎,语言无味。” 
- 共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成语解释:和您谈一次话,胜过自己读十年书。形容对方学识渊博,见解高超,从谈话中使自己获益非浅。 - 成语出处:宋・朱熹《朱子语类》:所谓共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若说到透彻处,何止十年之功也。 
- 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成语解释:君:尊称对方;胜:胜于。 
 和您谈了一会儿,受益比读了十年书还多。形容与别人交谈的时间虽短,收获却很大。- 成语出处: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九回:子平听说,肃然起敬道:‘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真是闻所未闻。’ 
- 三余读书- 成语解释:充分利用一切空余时间读书。 - 成语出处:西晋・陈寿《三国志・魏志・王肃传》裴松之注引《魏略》:“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 熟读精思- 成语解释:熟:经久而深入;精:专一,深入。 
 反复地阅读,认真地思考。- 成语出处:元《宋史・徐中行传》:“得瑗所授经,熟读精思,功苦食淡。” 
- 刺股读书- 成语解释:比喻刻苦攻读。 - 成语出处:《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 
- 熟读深思- 成语解释:反复地阅读,认真地思考。 - 成语出处:宋・苏轼《送安犉秀才失解西归》:“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 然荻读书- 成语解释:然:“燃”的本字,燃烧;荻:芦苇一类的植物。 
 燃荻为灯,发奋读书。形容勤学苦读。- 成语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梁世彭城刘绮,交州刺史勃之孙,早孤家贫,灯烛难办,常买荻尺寸折之,然明夜读。” 
- 折节读书- 成语解释:折节:改变过去的志趣和行为。 
 改变旧习,发愤读书。- 成语出处:《后汉书・段颎传》:“颎少便习弓马,尚游侠,轻财贿,长乃折节好古学。” 
- 据鞍读书- 成语解释:在马背或驴背上读书。后多形容学习勤奋。 - 成语出处:《渊鉴类函・驴三》:“江邻几调蓝山尉,骑驴赴官,第据鞍读书,至迷失道,家人求之乃觉。” 
- 熟读玩味- 成语解释:玩味:细细地体会其中的意味。 
 形容反复仔细地阅读。- 成语出处:晋・郭璞《葬经・杂篇》:学者当熟读玩味,则知景纯之心法矣。 
- 挟筴读书- 成语解释:挟:夹持;筴:同“策”,古代简册、书籍。 
 手拿图书,一心读书。形容勤奋学习。- 成语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骈拇》:“问臧奚事?则挟筴读书;问谷奚事?则博塞以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