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在中间的成语(共50个)
姜桂之性,到老愈辣
成语解释:姜:生姜;桂:肉桂;性:性质。
生姜和肉桂愈久愈辣。比喻年纪越大性格越刚强。成语出处:元《宋史・晏敦复传》:“况吾姜桂之性,到老愈辣,请勿言。”
兰薰桂馥
成语解释:原比喻恩泽长留,历久不衰。后用来称人子肖孙贤。
成语出处:唐・骆宾王《上齐州张司马启》:“常山王之玉润金声,博望侯之兰薰桂馥,羽仪百代。”
兰熏桂馥
成语解释:比喻恩泽长留,历久不衰。
成语出处:唐・骆宾王《上齐州张司马启》:“常山王之玉润金声,博望侯之兰熏桂馥,羽仪百代。”
兰桂齐芳
成语解释:兰桂:对他人儿孙的美称;芳:比喻美德、美声。
旧指儿孙同时显贵发达。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20回:“现今荣宁两府,善者修缘,恶者悔祸,将来兰桂齐芳,家道复初,也是自然的道理。”
玉粒桂薪
成语解释:米如玉,薪如桂。极言生活费用之高。
成语出处:宋・王禹偁《陈情表》:“望云就日,非无恋阙之心;玉粒桂薪,未有住京之计。”《宋史・外国传三・高丽》:“緼袍短褐,玉粒桂薪,堪忧食贫,若为卒岁。”
爨桂炊玉
成语解释:爨:炊。
柴禾难得如桂木,米价贵得如珠玉。形容物价昂贵,生活艰难。成语出处:宋・司马光《答刘蒙书》:“月俸不及数万,爨桂炊玉,晦朔不相续。”
椒焚桂折
成语解释:比喻仁人志士被残害。
成语出处:鲁迅《集外集・归国>诗》:“椒焚桂折佳人老,独托幽岩展素心。”
姜桂之性
成语解释:生姜和肉桂愈久愈辣。比喻年纪越大性格越耿直。
成语出处:元《宋史・晏敦复传》:“况吾姜桂之性,到老愈辣。”
薪桂米珠
成语解释:薪:柴草。
米贵得像珍珠,柴贵得像桂木。指物价昂贵,人民生活很困难。成语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楚策三》:“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谒者难得无如鬼,王难见如天帝,令臣食玉炊桂,因鬼见帝。”
烧桂煮玉
成语解释:形容物价昂贵,人民生活极其困难。
成语出处:《战国策・楚策三》: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
折桂攀蟾
成语解释:蟾:蟾蜍。
折月中桂花,攀月中蟾蜍。比喻科举及第。成语出处:元・关汉卿《陈母教子》第二折:“二哥哥枉展污了你那折桂攀蟾的钓鳌手。”
翠纶桂饵
成语解释:翠纶:用翡翠鸟羽做钓线;桂饵:用桂花做鱼饵。
比喻过分追求奢华,并不会有好的结果。成语出处:《阙子》:“鲁人有好钓者,以桂为饵,黄金之钩,错以银碧,乘翡翠之纶,其持竿处位即是,然其得鱼不几矣。”
兰桂腾芳
成语解释:兰桂:芝兰和丹桂,儿孙的美称;芳:比喻美名。
比喻子孙显贵发达。成语出处: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二卷:“父母俱存,谓之椿萱并茂;子孙发达,谓之兰桂腾芳。”
兰怨桂亲
成语解释:比喻所在的环境或经历不同,因而遭遇也不同。
成语出处:《晋书・陆机陆云传论》:是知兰植中途,必无经时之翠;桂生幽壑,终保弥年之丹。非兰怨而桂亲,岂涂害而壑利?而生灭有殊者,隐显之势异也。
双桂联芳
成语解释:比喻兄弟二人俱获功名。
成语出处:元・施惠《幽闺记・衣锦还乡》:“且喜双桂联芳,已遂凌云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