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在中间的成语(共71个)
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
成语解释:比喻持之以恒,终必有成。功,亦作“工”。同“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成语出处:程树榛《大学时代》第二十五章:“‘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你是个能下功夫的人,有肯动脑筋,自然都能干出个眉目来。”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成语解释:比喻急需的东西费了很大的力气找不到,却在无意中得到了。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金满将大门闭了,两个促膝细谈。正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踏破芒鞋没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成语解释:到处寻找都没找到,却由偶然的机会轻易得到了。
成语出处:清・李绿园《歧路灯》第18回:“往上一瞧,正是那日晚上地藏庵遇着的一群俊俏后生,心中欢喜不尽,暗说道:‘踏破芒鞋没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神工鬼斧
成语解释:象是鬼神制作出来的。形容艺术技艺高超,不是人力所能达到的。
成语出处:清・袁枚《随园诗话》第六卷:“二树画梅,题七古一篇,叠‘须’字韵八十余首,神工鬼斧,愈出愈奇。”
能工巧匠
成语解释:技艺高超的工匠。
成语出处:宋・李恪非《洛阳园记》:“今洛阳良工巧匠,批红判白,接以他木,与造化争妙。”
水磨工夫
成语解释:比喻周密细致的工夫或耐心地做工作。
成语出处:清・陈确《柬同志二首》:“学者且耐心于人伦事物,用些水磨工夫,他日经世之学,端不越此,又何性命之可言乎?”
偷工减料
成语解释:原指商人为了牟取暴利而暗中降低产品质量;削减工料。现也指做事图省事;马虎敷衍。
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回:“这下游一带的工程都是偷工减料作的,断靠不住。”
鬼工雷斧
成语解释:同“鬼斧神工”。
成语出处:明・宋濂《滩哥石砚歌》:“鬼工雷斧琢削古,天光电影生新容。”
半工半读
成语解释:一面劳动一面学习的个人学习方案。
成语出处:萧乾《落日》:“好容易有这么个半工半读的地方,你怎么一来就没长性——”
同工异曲
成语解释:工:细致,巧妙;异:不同的。
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比喻话的说法不一而用意相同,或一件事情的做法不同而都巧妙地达到目的。成语出处:唐・韩愈《进学讲》:“子云相如,同工异曲。”
慢工出细活
成语解释:指不急于求成,精心制作,才能出完美的产品。
成语出处:高阳《胡雪岩全传・灯火楼台》:“只要不限辰光,‘慢工出细活’一定的道理。”
拼得工夫深,铁杵磨成针
成语解释:铁杵:铁棒槌。
只要肯花大功夫,即使铁棒槌也能磨成绣花针。比喻只要肯花力气,事情一定能成功。成语出处:元・虞韶《日记故事》:“道逢一老妪,磨铁杵。白问:‘将欲何用?’曰:‘欲作针。’白感其言,遂还卒业。”
良工心苦
成语解释:良工:手艺高明的工匠。
形容优秀艺术家的作品,在创作过程中都费尽心思。成语出处:唐・杜甫《题李尊师松树障子歌》诗:“已知仙客意相亲,更觉良工心独苦。”
天工人代
成语解释:天的职责由人代替。
成语出处:《尚书・皋陶谟》:“无旷庶官,天工人其代之。”
胡子工程
成语解释:喻指进度缓慢、一拖再拖而长期不能投入使用的基建工程。
成语出处:张贤亮《出卖“荒凉”》:“企业由‘国营’,便效率低下,搞不好就成为‘胡子工程’、‘钓鱼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