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在中间的成语(共52个)
- 宁为鸡口,勿为牛后- 成语解释:宁:宁愿;牛后:牛的肛门。 
 宁愿做小而洁的鸡嘴,而不愿做大而臭的牛肛门。比喻宁居小者之首,不为大者之后。- 成语出处: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二回:“生员虽贫士也,语云,‘宁为鸡口,勿为牛后。’岂有圣门弟子,贪纨袴之膏粱,而乱朝廷之名教者乎!” 
- 欲人勿闻,莫若勿言- 成语解释:闻:听见。 
 想要别人不听见,不如自己不说。- 成语出处:汉・枚乘《上书谏吴王》:“欲人勿闻,莫若勿言;欲人勿知,莫若勿为。” 
- 归师勿掩,穷寇勿追- 成语解释:掩:乘人不备进行袭击。 
 不能袭击撤退的军队,也不能追杀走投无路的敌人。指特定情况下要防止敌人拼死反击,以免不测的牺牲。- 成语出处:《孙子・军事》:“归师勿遏,师必阙,穷寇勿追。” 
- 欲人勿知,莫若勿为- 成语解释:想要别人不知道,不如自己不去做(多指坏事)。 - 成语出处:《汉书・枚乘传》:“欲人勿闻,莫若勿言;欲人勿知,莫若勿为。”《晋书・苻坚载记上》:“谚曰:‘欲人勿知,莫若勿为。’声无细而弗闻,事未形而必彰者,其此之谓也。” 
- 效死勿去- 成语解释:指竭尽忠诚。 - 成语出处:《孟子梁惠王下》:“世守也,非身之所能为也,效死勿去。” 
- 宁遗勿滥- 成语解释:宁:宁可;遗:遗漏;勿:不要;滥:过多。 
 宁愿遗漏,也不要降低标准,一味求多。- 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5回:“阅起文来岂有不宁遗勿滥之理。” 
- 犯而勿校- 成语解释:见“犯而不校”。 - 成语出处: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女吊》:“只有明明暗暗,吸血吃肉的凶手或其帮闲们,这才赠人以‘犯而勿校’或‘勿念旧恶’的格言。” 
- 直言勿讳- 成语解释:直率地说话,无所隐讳。同“直言无讳”。 - 成语出处:清・张廷玉《明史・弋谦传》:“尔群臣勿以前事为戒,于国家利弊、政令未当者,直言勿讳。” 
- 过则勿惮改- 成语解释:过:过错,过失;惮:怕。 
 有了过错,就不要怕去改正。- 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子罕》:“主忠信……过则勿惮改。” 
- 虽畏勿畏,虽休勿休- 成语解释:畏:佩服,敬畏;勿:不要;休:赞美。 
 虽然受到尊敬,但不要自认为可尊敬,虽受到称许,但不要认为可赞美。- 成语出处:《尚书・吕刑》:尔尚敬逆天命,以奉我一人,虽畏勿畏,虽休勿休。 
- 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 成语解释:给了别人好处,不必记在心里,受了人家好处,却不可忘记。 - 成语出处:崔瑗座右铭:“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 
- 哀矜勿喜- 成语解释:哀矜:怜悯。 
 指对遭受灾祸的人要怜悯,不要幸灾乐祸。- 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子张》:“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 
- 潜龙勿用- 成语解释:蛟龙潜伏着不为人知。比喻人才未被重用。 - 成语出处:《周易・乾》:“初九,潜龙勿用。” 
- 秋毫勿犯- 成语解释:指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同“秋毫无犯”。 - 成语出处:《北史・隋纪下・炀帝》:“营垒所次,务在整肃,刍荛有禁,秋毫勿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