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在中间的成语(共176个)

  • 曲高

    qǔ gāo hè guǎ

    成语解释:曲:乐曲。
    高:高雅。
    和:和谐地跟着唱。
    寡:少。
    乐曲的格调越高;能跟着唱的人就越少。原比喻知音难觅。现多用于比喻言行卓越不凡、艺术作品等高雅深奥;很难有人理解或接受。

    成语出处:战国・楚 宋玉《对楚王问》:“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 万事兴

    jiā hé wàn shì xīng

    成语解释:家庭和睦才能做任何事情都能兴旺。

    成语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87回:“大凡一家人过日子,总得要和和气气,从来说‘家和万事兴’,何况媳妇又没犯甚么事!”

  • 群居

    qún jū hé yī

    成语解释:和一:和谐一致。
    在一起相处得非常和谐一致。

    成语出处:战国・赵・荀况《荀子・策辱》:“皆使人载其事而各得其宜,然后使悫禄多少厚薄之称,是夫群居和一之道也。”

  • 对着尚骂贼秃

    duì zhe hé shàng mà zéi tū

    成语解释:表面骂第三者,实际是指桑骂槐骂对方。

    成语出处:鲁迅《彷徨・肥皂》:“你简直是在‘对着和尚骂贼秃’了。我就没有给钱,我那时恰恰身边没有带着。”

  • 鼎鼐

    tiáo hé dǐng nài

    成语解释:鼎:古代烹调食物的器具,三足两耳;鼐:大鼎。
    于鼎鼐中调味。比喻处理国家大事。多指宰相职责。

    成语出处:《旧唐书・裴度传》:“果闻勿药之喜,更喜调鼎之功。”

  • 言归

    yán guī hé hǎo

    成语解释:同“言归于好”。

    成语出处:《清史稿・世祖纪一》:“昔之疆场用兵,本冀言归和好。不幸寇凶极祸,明祚永终。”

  • 阴阳

    tiáo hé yīn yáng

    成语解释:谓使阴阳有序,风调雨顺。旧多指宰相处理政务。

    成语出处:《汉书・贡禹传》:“调和阴阳,陶治万物,化正天下,易于决流抑队。”

  • 天下

    xiè hé tiān xià

    成语解释:燮和:协调,和顺。
    使国家协调和平。

    成语出处:《尚书・顾命》:“燮和天下,用答扬文武之光训。”

  • 日美

    fēng hé rì měi

    成语解释:微风和畅,阳光明丽。同“风和日丽”。

    成语出处:清・黄宗羲《敬槐诸君墓志铭》:“风和日美,余掉短胕,老母揭女孙泛汝仇湖。”

  • 气平

    xīn hé qì píng

    成语解释:和:温和;平:平静。
    心情平静,态度温和。指不急躁,不生气,身心安宁。

    成语出处:宋・苏辙《既醉备五福论》:“醉而愈恭,和而有礼,心和气平,无悖逆暴戾之气干于其间。”

  • 画荻

    huà dí huò wán

    成语解释:用以称赞母亲教子有方。同“画荻丸熊”。

    成语出处:宋・欧阳修幼时,母郑氏以荻画地教子读书。唐・柳仲郢幼嗜学,母韩氏用熊胆和制丸子,使郢夜咀咽以提神醒脑。郭沫若《虎符》附录《写作缘起》:“但要写母爱,在儿女小的时候容易表现,如推干就湿、画荻和丸之类,都是儿女小时的事。”

  • 两头

    liǎng tóu huò fān

    成语解释:谓两面拨弄、搅和。

    成语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75回:“单管两头和番,曲心矫肚,人面兽心。”

  • 景从

    xiǎng hé jǐng cóng

    成语解释:见“响答影随”。

    成语出处:明・张居正《光禄大夫柱国少傅……吕公墓志铭》:“稽古盛际,同寅协恭,百僚师之,以洽时雍,譬伯与仲,响和景从。”

  • 意顺

    yán hé yì shùn

    成语解释:言语和顺,情意相谐。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真是言和意顺,似漆如胶。”又第九十八回:“但愿他们两口儿言和意顺,从此老太太也省好些心。”

  • 心不

    miàn hé xīn bù hé

    成语解释:表面上很和气,心里却有矛盾。

    成语出处:曾朴《孽海花》第六回:“船厂大臣又给他面和心不和,将领既不熟悉,兵士又没感情,他却忘其所以,大权独揽,只弄些小聪明,闹些空意气。”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