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在中间的成语(共101个)
- 河出伏流- 成语解释:语出《淮南子·地形训》“河出积石”汉高诱注:“河源出昆仑,伏流地中方三千里,禹导而通之,故出积石。 
 ”后用“河出伏流”比喻潜在力量爆发,其势猛不可挡。- 成语出处:语出《淮南子・坠形训》“河出积石”汉高诱注:“河源出昆仑,伏流地中方三千里,禹导而通之,故出积石。” 
- 阑风伏雨- 成语解释:见“阑风长雨”。 - 成语出处:清・纳兰性德《菩萨慢》词:“阑风伏雨催寒食,樱桃一夜花狼藉。” 
- 骥伏枥- 成语解释:同“老骥伏枥”。宋 陆游《百岁》诗:“壮心空似骥伏枥,病骨敢怀狐首丘。 
 ”。
- 昼伏夜行- 成语解释:白天躲藏;夜间赶路。指为避免被人发现所采取的秘密行动。伏:藏躲;行:赶路。 - 成语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伍子胥橐载而出昭关,夜行而昼伏,至于蓤夫。” 
- 昼伏夜动- 成语解释:白天埋伏,夜晚活动。 - 成语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夫鼠昼伏夜动,不穴于寝庙,畏人故也。” 
- 昼伏夜游- 成语解释:犹昼伏夜动。 - 成语出处:唐・魏征《隋书・高祖纪下》:“历阳广陵,窥觎相继,或谋图城邑,或劫剥吏人,昼伏夜游,鼠窃狗盗。” 
- 岁时伏腊- 成语解释:岁时:一年四季;伏腊:伏日和腊日。 
 指四季时节更换之时。- 成语出处:《旧唐书・张九龄传》:“又以其弟九章,九皋为岭南道刺史,令岁时伏腊,皆得宁觐。” 
- 骥伏盐车- 成语解释:骥:千里马。 
 指才华遭到抑制,处境困厄。- 成语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楚策四》:“夫骥之齿至矣,服盐车而上太行。” 
- 潜深伏隩- 成语解释:潜:深藏;隩:河岸弯曲的地方。 
 形容潜伏深藏,不出头露面。- 成语出处:唐・韩愈《答侯继书》:“行自念方当远去,潜深伏隩,与时世不相闻。” 
- 反吟伏吟- 成语解释:迷信说法,以人出生时的年月日,推算福祸和婚姻成败。旧时用以象征婚姻难成。 - 成语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四折:功名上早则不遂心,婚姻上更反吟伏吟。 
- 甘伏下风- 成语解释:伏:屈服。 
 参见[甘拜下风]。
- 縠觫伏罪- 成语解释:縠觫:害怕颤抖的样子。 
 十分害怕,浑身颤抖地表示认罪。-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五十二回:二人一同入朝,公子宋随班行礼,全无縠觫伏罪之语。 
- 鹿伏鹤行- 成语解释:指像鹿那样潜伏,像鹤一样飞行。形容小心警惕的样子。 
- 埋头伏案- 成语解释:案,桌子。形容勤读或专心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