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在中间的成语(共33个)
屈艳班香
成语解释:屈:指屈原;班:指班固。
象《楚辞》、汉赋那样词藻艳丽,情味浓郁。称赞诗文优美。成语出处:唐・杜牧《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高摘屈宋艳,浓薰班马香。”
弄斧班门
成语解释: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
成语出处:唐・柳宗元《王氏伯仲唱和诗序》:“操斧于班、郢之门,斯强颜耳。宋・欧阳修《与梅圣俞书》:“昨在真定,有诗七八首,今录去,班门弄斧,可笑可笑。”
班班可考
成语解释:班班:明显的样子;考:考查。
指文字记录十分明显,可以考查。成语出处:宋・陈亮《与韩无咎尚书》:“本朝二百年之间,学问文章、政事术业,各有家法,其本末源流,班班可考。”
一班一级
成语解释:犹言一官半职。泛指官职。
成语出处:《旧唐书・武帝纪》:“寒士纵有出人之才,登第之后,始得一班一级,固不能熟习也。”《新唐书・韦表微传》:“爵禄譬滋味也,人皆欲之,吾年五十,拭镜剪白,冒游少年间,取一班一级,不见其味也。”
一班一辈
成语解释:谓同等,不相上下。
成语出处:明・方汝浩《禅真逸史》第十一回:“当日你这厮诽谤朝廷,潜地奔逃,我这一班一辈的人,为你不知受过多少限责,你却躲在卖酒的李秀家里快活。”
秀出班行
成语解释:秀出:高出,引伸为才能出众,优秀;班行:班次行列,指在朝为官的位次,后也指同列、同辈。
才能优秀,超出同辈。成语出处:唐・韩愈《唐故江南西道观察使洪州刺史太原王公神道碑铭》:“秀出班行,乃动帝目。”
科班出身
成语解释:科班:指旧时招收儿童;培养为戏曲演员的组织。
比喻具有受过正规教育或训练的资格。成语出处:茅盾《升学与就业》:“中外古今有不少伟大的事业家都不是‘学校’‘科班’出身,甚至科学家也有从没进过什么理工大学的!”
仕女班头
成语解释:仕女:美女;班头:第一。
指第一美女。成语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草桥店梦莺莺》第三折:“秀才是文章魁首,姐姐是仕女班头。”
三班六房
成语解释:三班:指皂、壮、快班,均为差役;六房:指吏、户、礼、兵、刑、工房,均为书办胥吏。
明、清时州县衙门中吏役的总称。成语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回:“想这新年大节,老爷衙门里,三班六房,那一位不送帖子来?”
拿班作势
成语解释:装模作样。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3回:“凤姐见他素日不大拿班作势的,便依允了。”
一班半点
成语解释:犹言一点半点,常暗指男女关系。班,通“斑”。
成语出处:宋・黄庭坚《望远行》词:“且与一班半点,只怕你没丁香核。”宋・无名氏《错立身》戏文第二出:“近日来与小生有一班半点之事,争奈撇不下此妇人。”
捉班做势
成语解释:摆架子,装腔作势。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万一不肯时,做妹子自会劝他,只是寻得主顾来,你却莫要捉班做势。”
拿班做势
成语解释:装模作样,摆架子。
成语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75回:“左右是那几句东沟篱、西沟灞,油嘴狗舌,不上纸笔的那胡歌野词,就拿班做势起来。”
鹓班鹭序
成语解释:鹓、鹭:两种鸟,鹅和鹭飞行有序。
比喻百官朝见时秩序井然。成语出处:清・孔尚任《桃花扇・哄丁》:“北面并臣肩,共事春丁荣典,趋跑环佩,鹓班鹭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