殄在中间的成语(共7个)
- 暴殄天物- 成语解释:暴:残害;殄:灭绝;天物:大自然界生存的万物。 
 原指残害灭绝各种生物。后指不知爱惜物品;随意毁坏糟蹋。- 成语出处:《尚书・武成》:“今商王受无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 
- 诛凶殄逆- 成语解释:诛:讨伐。 
 讨伐凶暴、叛逆之人。- 成语出处:唐・陈子昂《请措刑科》:“圣人诛凶殄逆,济人宁乱,必资刑杀,以请天下。” 
- 辱国殄民- 成语解释:见“辱国殃民”。 - 成语出处:明・刘基《春秋明经》:“他日西鄙之伐,辱国殄民,果谁之所致乎!” 
- 人之云亡,邦国殄瘁- 成语解释:人:贤人;云:助词;亡:失去;殄瘁:病困。 
 贤人死亡了,国事危殆。旧时用来怀念那些身系国家安危的贤人。- 成语出处:《诗经・大雅・瞻仰》:人之云亡,邦国殄瘁。 
- 邦国殄瘁- 成语解释:邦国:国家;殄:尽,绝;瘁:病。 
 形容国家病困,陷于绝境。- 成语出处:《诗经・大雅・瞻印》:“人之云亡,邦国殄瘁。” 
- 误国殄民- 成语解释:殄:灭绝。 
 让国家受害,人民遭殃。- 成语出处:宋・周密《齐东野语・洪君畴》:“贪缪之柏,误国殄民,逐之已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