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在中间的成语(共86个)
青山处处埋忠骨
成语解释:各处的青山都可以埋葬自己的身躯。形容为着理想,不惜牺牲一切的豪情。
成语出处:宋・陆游《醉中出西门偶书》:青山是处可埋骨,白发向人羞折腰。
义胆忠肝
成语解释:指为人正直忠贞。
成语出处:《水浒传》第七二回:“义胆包天,忠肝盖地,四海无人识。”
纳忠效信
成语解释:纳;献纳;效:献出。
献出忠心和诤言。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报任安书》:“上之不能纳忠效信,有奇策材力之誉,自结明主。”
逆耳忠言
成语解释:逆耳:不顺耳。
听起来感到刺耳的话是有益的好话。成语出处:明・无名氏《四马投唐》楔子:“我忠心主意要兴兵,逆耳忠言不肯听。”
害忠隐贤
成语解释:忠:足以保国之人;隐:埋没;贤:德才兼备之人。
残害忠良,埋没贤才。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二十回:又左右皆非其人,群党相挟,害忠隐贤,此皆春蠢政病民者也。
竭忠尽智
成语解释:毫无保留地献出一片忠诚和所有才智。
成语出处:《屈原列传》:“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
尽忠竭力
成语解释:竭:尽。
用尽气力,竭尽忠诚。成语出处:战国・楚 屈原《卜居》:“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竭智尽忠。”
尽忠拂过
成语解释:拂:通“弼”,纠正,辅佐。
竭尽忠心帮助上级改正错误。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当此时也,世非无深虑知化之士也,然所以不敢尽忠拂过者,秦俗多异讳之禁,忠言未卒于口而身为戮没矣。”
尽忠职守
成语解释:竭尽忠诚,坚守岗位。
孝悌忠信
成语解释: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忠于君主,取信于朋友。此指封建社会所提倡的道德标准。
成语出处:明・周楫《西湖二集・祖统制显灵救驾》:“凡遇人,只劝人以‘孝悌忠信’四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