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在中间的成语(共61个)

  • 而废

    bàn tú ér fèi

    成语解释:半途:半途上;废:中止。
    路走到一半停了下来。比喻事业没做完就停止;不能善始善终。

    成语出处:西汉・戴圣《礼记・中庸》:“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能已矣。”

  • 道听

    dào tīng tú shuō

    成语解释:道、途:路。
    路上听说来的;又在路上传播。指随便传说不可靠的消息;或指没有根据的消息。

    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阳货》:“道听而涂(途)说,德之弃也。”

  • 同归

    shū tú tóng guī

    成语解释:殊:不同的。
    通过不同的途径;到达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

    成语出处:《周易・系辞下》:“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

  • 知反

    mí tú zhī fǎn

    成语解释:迷途:迷路;反:反回。
    迷了路知道回来。比喻犯了错误能改正。

    成语出处:《南史・陈伯之传》:“夫迷途知反,往哲是与。”

  • 而废

    zhōng tú ér fèi

    成语解释:走到半路就放弃了前进。比喻事情还没做完就停止了。

    成语出处:《北史・景穆十二壬传》:“愿闻朝廷,特开运略,少复赐宽,假以日月,无使为山之功,中途而废。”

  • 道尽

    dào jìn tú qióng

    成语解释:道、途:路。
    走到路的尽头。形容无路可走,面临末日。

    成语出处:《新五代史・李继岌传》:“继岌徘徊泣下,谓李环曰:‘吾道尽途穷,子当杀我。’”

  • 老马

    shí tú lǎo mǎ

    成语解释:认识路的老马。比喻熟悉情况、富有经验的人。

    成语出处:先秦・韩非《韩非子・说林上》:“管仲、隰朋从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 同归

    yì tú tóng guī

    成语解释:途:道路;归:归宿;目的。
    不同的道路;走向共同的归宿。比喻采用不同的方法、途径;得到相同的效果;达到相同的目的。

    成语出处:西汉・刘安《淮南子・本经训》:“五帝三王,殊事而同指,异路而同归。”

  • 灭虢

    jiǎ tú miè guó

    成语解释:泛指用借路的名义而灭亡这个国家。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6回:“此乃假途灭虢之计也。虚名收川,实取荆州。”

  • 日暮

    rì mù tú qióng

    成语解释:日暮:天快黑;途穷:路走到了尽头。
    比喻接近灭亡。

    成语出处:唐・杜甫《投赠哥舒开府翰二十韵》:“几年春草歇,今日暮途穷。”

  • 多舛

    mìng tú duō chuǎn

    成语解释:舛:不顺,不幸。
    命运充满不顺。指一生坎坷,屡受挫折。

    成语出处:唐・王勃《滕王阁饯别序》:“时运不齐,命途多舛。”

  • 末路

    qióng tú mò lù

    成语解释:穷途:绝路。
    末路:路尽头。
    形容到了无路可走的地步。

    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五回:“你如今是穷途末路,举目无依。”

  • 之哭

    qióng tú zhī kū

    成语解释:因车无路可行而悲伤,后指处于困境所发的绝望的哀伤。

    成语出处:《晋书・阮籍传》:“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痛哭而返。”

  • 跋涉

    cháng tú bá shè

    成语解释:跋涉:翻山越岭、趟水过河。
    指远距离的翻山渡水。形容路途遥远,行路辛苦。

    成语出处:清・钱采《说岳全传》第66回:“妾身身犯国法,理所当然,怎敢劳贤姐长途跋涉?决难从命。”

  • 日暮

    rì mù tú yuǎn

    成语解释:暮:傍晚;途:路。
    天已晚了,路已走到了尽头。比喻处境十分困难,到了末日。也形容穷困到极点。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伍子胥列传》:“吾日暮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北周・庾信《哀江南赋》:“日暮途远,人间何世。”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