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在中间的成语(共260个)

  • 绝后

    guāng qián jué hòu

    成语解释:比喻事情做得干净利落,不留痕迹。

    成语出处:宋・楼钥《跋刘杼山帖》:“平生富藏名流翰墨,而独谓杼山先生之书光前绝后,尤秘宝之。”

  • 疐后

    bá qián zhì hòu

    成语解释:同“跋胡疐尾”。比喻进退两难。

    成语出处:宋・陈亮《谢罗尚书启》:“直情径行,视毁誉如风而不恤;跋前疐后,方进退惟谷以堪惊。”

  • 踕后

    bá qián jié hòu

    成语解释:同“跋胡疐尾”。比喻进退两难。

    成语出处:元・辛文房《唐才子传・罗邺》:“而跋前踕后,绝域无聊,独奈其命薄何?”一本作“跋前疐后”。

  • 毖后

    jiàn qián bì hòu

    成语解释:谓把过去的错误引为借鉴,以后谨慎行事,避免重犯。

    成语出处:清・严如熤《三省边防备览・艺文・老林说》:“鉴前毖后,通三省而筹之,为曲突徙薪之计,建久安长治之谋。”

  • 澈后

    tōng qián chè hòu

    成语解释:见“通前彻后”。

    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6回:“只要这等通前澈后一算,就知道这书不是脱岔露空了。”

  • 不顾后

    gù qián bù gù hòu

    成语解释:形容做事或考虑事不仔细周到。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31回:“明日你自己当家立业,难道也是这么顾前不顾后的?”

  • 顾后

    xiǎng qián gù hòu

    成语解释:顾:看,视。
    想着前面,又顾虑后面。形容犹豫不决、矛盾重重的状态。

    成语出处:巴金《春》:“觉民气得没有办法,他不再想前顾后地思索了。”

  • dǎ qián zhàn

    成语解释:行军或集体出行时先派人到将要停留或到达的地点去办理食宿等事务。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赵太祖千里送京娘》:大王即刻到了,洒家是打前站的,你下马饭完也未?

  • 长江后浪催

    cháng jiāng hòu làng cuī qián làng

    成语解释:比喻事物的不断前进。多指新人新事代替旧人旧事。

    成语出处:清・石玉昆《小五义》第108回:人有什么意思,长江后浪催前浪,一辈新人赶旧人。

  • 五百年是一家

    wǔ bǎi nián qián shì yī jiā

    成语解释:上祖本是同一宗族。指同姓相称,拉攀关系。

    成语出处:元・郑廷玉《布袋和尚忍字记》楔子:可不道一般树上有两般花,五百年前是一家。

  • 真人面不说假话

    zhēn rén miàn qián bù shuō jiǎ huà

    成语解释:真人:真诚的人或了解事实的人。
    在知情人面前不说谎话。

    成语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六:佛也打,祖也打,真人面前不说假。

  • 泰山崩于而色不变

    tài shān bēng yú qián ér sè bù biàn

    成语解释:即使泰山在面前崩塌,仍不改变脸色。形容人胆量很大,修养到家,所以临事能够镇定。

    成语出处:苏洵心术论:“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

  • 背后

    rén qián bèi hòu

    成语解释:当着人背着人。当面一套背后一套。

    成语出处:宋・朱熹《朱子语类》第24卷:“君子周而不比,周是遍,人前背后都如此。”

  • 忽后

    zhān qián hū hòu

    成语解释:瞻:视,望。
    形容难以捉摸。

    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子罕》:“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 倚衡

    cān qián yǐ héng

    成语解释:意指言行要讲究忠信笃敬,站着就仿佛看见“忠信笃敬”四字展现于眼前,乘车就好像看见这几个字在车辕的横木上。泛指一举一动,一。

    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卫灵公》:“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子张书诸绅。”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