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在中间的成语(共231个)

  • 挥斥

    huī chì bā jí

    成语解释:挥斥:奔放;八极:八方,极远之处。
    形容人的气概非凡,能力巨大。

    成语出处:战国・庄子《庄子・田子方》:“夫至人者,上窥青天,下潜黄泉,挥斥八极,神气不变。”

  • 席卷

    xí juǎn bā huāng

    成语解释:席卷:像卷席子一样把东西卷起;八荒:八方荒远的地方。
    形容力量强大,控制整个天下。

    成语出处:汉・贾谊《过秦论》:“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 正经

    zhèng jīng bā bǎn

    成语解释:见“正经八百”。

    成语出处:陆星儿《北大荒人物速写》:“铁娃把孩子塞给了秀娟,披着的棉衣也甩到了炕上,正经八板地坐了起来。”

  • 大卸

    dà xiè bā kuài

    成语解释:指把完整的事物分成若干小块。

    成语出处:清・无名氏《刘公案》第35回:“豁肚子咧!要开膛咧!迟一会还要大卸八块呢!”

  • 威风

    wēi fēng bā miàn

    成语解释:形容神气十足,声势慑人。

    成语出处:郭沫若《洪波曲》第七章:“鄙人面奉御旨,办理‘七七’周年纪念——有人早就这样替我宣传出去了——应该是威风八面的事。”

  • 七青

    qī qīng bā huáng

    成语解释:指钱财。

    成语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量着穷秀才人情只是纸半张,又没甚七青八黄。”

  • 四方

    sì fāng bā miàn

    成语解释:到处;各个方面。

    成语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怀岳禅师》:“忽遇四方八面来怎么生?”宋・杨万里《过百家渡四绝句》之二:“莫问早行奇绝处,四方八面野香来。”

  • 四亭

    sì tíng bā dàng

    成语解释:亭、当:即停当,妥贴。
    形容一切事情都安排得十分妥贴。

    成语出处:宋・朱熹《答吕伯恭书》:“不知如何整顿得此身心四亭八当,无许多凹凸也。”

  • 春山

    chūn shān bā zì

    成语解释:八字:指眉毛。
    形容眉如春山秀美。

    成语出处:《剪灯余话・江庙泥神记》:“春山八字争妍媚,姨姨妹妹皆殊丽。”

  • 三头

    sān tóu bā bì

    成语解释:见“三头六臂”。

    成语出处:《法苑珠林》卷九:“[修罗道者]体貌粗鄙,每怀瞋毒,棱层可畏,拥耸惊人,并出三头,重安八臂,跨山蹋海,把日擎云。”

  • 七捞

    qī lāo bā rǎng

    成语解释:到处捞摸扰攘。形容思绪纷乱不宁。

    成语出处:宋・朱熹《朱子语类》第59卷:“若存得此心,则气常时清……睡梦里亦七捞八攘,如井水不打便清,只管去打便浊了。”

  • 七男婿

    qī nán bā xù

    成语解释:同“七子八婿”。

  • 七破

    qī pò bā bǔ

    成语解释:形容衣物非常破旧。

    成语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73回:“外面来了一个白须老头子,穿了一件七破八补的棉袍,形状十分瑟缩。”

  • 三台

    sān tái bā zuò

    成语解释:泛指高官重臣。

    成语出处:清・李绿园《歧路灯》第60回:“这叫做‘狮象捍门’,三台八座都是有分的。”

  • 四至

    sì zhì bā dào

    成语解释:旧时标志土地界域的用语。表示四面八方所到之处及通往的道路。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95回:“安营既毕,便画四至八道地理形状图本来我看。”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