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在中间的成语(共149个)

  • 随陆无,绛灌无文

    suí lù wú wǔ , jiàng guàn wú wén

    成语解释:随、陆:随何、陆贾,汉高祖时的文官;绛、灌:绛侯周勃,灌婴,汉高祖时的武将。
    指人才的面片性,能文者不能武,能武者不能文。

    成语出处:《晋书・刘元海载记》:吾每观书传,常鄙随陆无武,绛灌无文。

  • 内修政治,外治

    nèi xiū zhèng zhì , wài zhì wǔ bèi

    成语解释:修:修治;政治:政策;治:管理;武备:军备。
    对内修明政治,对外做好军事准备。

    成语出处:战国・吴起《吴子・图国篇》卷一:明主鉴兹,必内修文德,外治武备。

  • 文能附众,能威敌

    wén néng fù zhòng , wǔ néng wēi dí

    成语解释:文:文德,指政治;武:武功,指军事;附众:使大家亲近;威:威服。
    旧指在政治上能团结部下,在军事上能威震敌人。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司马穰苴列传》:晏婴乃荐田穰苴曰:‘穰苴虽田氏庶孽,然其人文能附众,武能威敌,愿君试之。’

  • 文治

    wén zhì wǔ lì

    成语解释:以文治国的盛绩与以武禁暴的伟力。

    成语出处:西汉・戴圣《礼记・祭法》:“文王以文治,武王以武功,去民之灾。”

  • 兴文

    yǎn wǔ xīng wén

    成语解释:同“偃武修文”。

    成语出处:《汉书・循吏传・黄霸》:“太尉官罢久矣,丞相兼之,所以偃武兴文也。”

  • 广之叹

    guǎng wǔ zhī tàn

    成语解释:广武:地名。
    为缺乏能人反使徒有虚名的人得意于一时而发出的感叹。

    成语出处:西晋・陈寿《三国志・魏志・王粲传》:尝登广武,观楚、汉战处,乃叹曰:‘时无英才,使竖子成名乎。’

  • 兼全

    wén wǔ jiān quán

    成语解释:同时具有文才和武才。指文武双全。

    成语出处:《宋书・氐胡传》:杨文德志气果到,文武兼全,乘机潜奋,殊功仍集,告捷归诚,献俘万里,朝无暂土,树难自肃,休烈昭著,朕甚嘉焉。

  • 挂冠

    shén wǔ guà guàn

    成语解释:南朝梁陶弘景“家贫,求宰县不遂。永明十年,脱朝服挂神武门,上表辞禄”。见《南史 隐逸传下 陶弘景》。后以“神武挂冠”指辞官隐居。

    成语出处:南朝・梁・陶弘景“家贫,求宰县不遂。永明十年,脱朝服挂神武门,上表辞禄”。见《南史・隐逸传下・陶弘景》。

  • 两全

    wén wǔ liǎng quán

    成语解释:文:文才;武:武艺。
    能文能武,文才和武艺都很出众。

    成语出处:《旧唐书・李光弼传》:蕴孙、吴之略、有文武之才。

  • 耀威

    yáng wǔ yào wēi

    成语解释:见“扬威曜武”。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七回:“臣已有退诸葛亮之计。不用魏军扬武耀威,蜀兵自然走矣。”

  • 兼资

    wén wǔ jiān zī

    成语解释:兼:并。
    文才与武艺兼具于一身,能文能武。

    成语出处:唐・韩愈《举马楤自代状》:“前件官文武兼资,宽猛得所,累更方镇皆有功,若以代臣实为至当。”

  • 谋臣

    móu chén wǔ jiàng

    成语解释:指有计谋的大臣和勇猛的战将。

    成语出处:汉・张衡《南都赋》:“尔其则有谋臣武将,皆能攫戾执猛,破坚摧刚。”

  • 诉诸

    sù zhū wǔ lì

    成语解释:诉:诉讼。
    武力:军事力量。
    指用战争来解决冲突。

  • 宗文

    zǔ wǔ zōng wén

    成语解释:祖袭武王,尊崇文王。指尊崇祖先。

    成语出处:南朝・梁・王屮《头陀寺碑文》:“惟齐继五帝洪名,纽三王绝业,祖武宗文之德,昭升严配;格天光表之功,弘启兴复。”

  • 穷兵

    jí wǔ qióng bīng

    成语解释:黩武。滥用武力。

    成语出处:《周书・韦孝宽传》:“且君辅翼幼主,位重望隆,理宜调阴阳,抚百姓,焉用极武穷兵,构怨连祸。”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