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在中间的成语(共154个)

  • 防不

    fáng bù jí fáng

    成语解释:防:防备。
    指想到防备却已来不及防备。

    成语出处: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67回:“可见小人之伺君子,每于所忽,有防不及防者也。”

  • 爱屋

    ài wū jí wū

    成语解释:乌:乌鸦;爱屋:喜爱那所房屋;及乌:连房屋上的乌鸦也一并喜爱。
    比喻因喜欢某个人,也连带着喜欢跟这个人有关的人或物。

    成语出处:《尚书大传・大战》:“臣闻之也: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孔丛子・连丛子下》:“若夫顾其遗嗣,得与群臣同受厫福,此乃陛下爱屋及乌,惠下之道。”

  • 迅雷不掩耳

    xùn léi bù jí yǎn ěr

    成语解释:雷声来得非常快,连捂耳朵都来不及。比喻来势凶猛,使人来不及防备。

    成语出处:《晋书・石勒载记上》:“出其不意,直冲末抷帐,敌必震惶,计不及设,所谓迅雷不及掩耳。”

  • 城门失火,殃池鱼

    chéng mén shī huǒ , yāng jí chí yú

    成语解释:城门失火,大家都到护城河取水,水用完了,鱼也死了。比喻因受连累而遭到损失或祸害。

    成语出处:北齐 杜弼《为东魏檄蜀文》:“但恐楚国亡猿,祸延林木;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 剥肤

    bō fū jí suǐ

    成语解释:比喻盘剥深重。

    成语出处:北宋《新唐书・独孤及传》:“拥兵者第馆豆街陌,奴婢厌酒肉,而贫人羸饿就役,剥肤及髓。”

  • 罚不

    fá bù jí sì

    成语解释:嗣:后嗣,子孙。
    惩罚有罪的人不能株连他的子孙。

    成语出处:《新五代史・唐臣传・任圜》:“以子先人,固难容贷,然罚不及嗣,子可以轻。”

  • 池鱼

    yāng jí chí yú

    成语解释:比喻无缘无故地遭受祸害。

    成语出处: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必己》:“宋桓司马有宝珠,抵罪出亡,王使人问珠之所在,曰:‘投之池中。’于是竭池而求之,无得,鱼死焉。此言祸福之相及也。”

  • 枯骨

    zé jí kū gǔ

    成语解释:泽:恩泽;枯骨:死去已久的人。
    恩泽及于死者。形容给人恩惠极大。

    成语出处:《吕氏春秋・孟冬纪・异用》:“文王贤矣,泽及髊骨,又况于人乎!”

  • 迫不

    pò bù jí dài

    成语解释:迫:急迫;待:等待。
    急迫得不再等待。形容心情非常着急。

    成语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回:“且系酒后游戏,该仙子何以迫不及待,不奏闻请旨。”

  • 推己

    tuī jǐ jí rén

    成语解释:用自己的意志去推想别人的心意。 指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

    成语出处:宋・朱熹《与范直阁书》:“学者之于忠恕,未免参校彼己,推己及人则宜。”

  • 言不

    yán bù jí yì

    成语解释:及:涉及;义:正经的道理;这里指正经的事情。
    说话不涉及正题与中心。

    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卫灵公》:“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难矣哉!”

  • 捷雷不掩耳

    jié léi bù jí yǎn ěr

    成语解释:犹迅雷不及掩耳。比喻事起突然,不及防备。

    成语出处:《晋书・苻坚载记上》:“此捷济上机,所谓捷雷不及掩耳。”

  • 疾雷不塞耳

    jí léi bù jí sāi ěr

    成语解释:比喻事情或动作来得突然,使人来不及防备。同“疾雷不及掩耳”。

    成语出处:《淮南子・兵略训》:“故善用兵者,见敌之虚,乘而勿假也,追而勿舍也,迫而勿去也,击其犹犹,陵其与与,疾雷不及塞耳,疾霆不暇掩目。”

  • 一人飞升,仙鸡犬

    yī rén fēi shēng , xiān jí jī quǎn

    成语解释:用以比喻一人得势,与其有关者亦皆随之发迹。多含讽刺意。同“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成语出处:语出汉・淮南王刘安举家升天的传说。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天将以酬长厚者,遂使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恩荫。闻之:‘一人飞升,仙及鸡犬。’信夫!”

  • 豚鱼

    xìn jí tún yú

    成语解释:及:达到;豚:小猪。
    信用及于小猪和鱼那样微贱的东西。比喻信用非常好。

    成语出处:《周易・中孚》:“豚鱼吉。信及豚鱼也。”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