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在中间的成语(共51个)
鳏鱼渴凤
成语解释:比喻独身的男子急于求得配偶。
成语出处:唐・李商隐《李夫人歌》之三:“清澄有馀幽素香,鳏鱼渴凤真珠房。”
临渴掘井
成语解释:临:到;掘:挖。
口渴了才去挖井。比喻事先不做好准备;事到临头才动手想办法。成语出处:明・朱伯庐《游家格言》:“宣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饥餐渴饮
成语解释:饿了吃饭,渴了喝水。形容生活必需。
成语出处:《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离不得饥餐渴饮,夜住晓行,迤里来到衢州。”
如渴如饥
成语解释:见“如饥如渴”。
成语出处:三国・魏・嵇康《兄秀才公穆入军赠诗》:“思我良朋,如渴如饥,愿言不获,怆矣其悲。”
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
成语解释:饥饿的人什么食物都可以吃,口渴的人什么饮品都可以喝。比喻需要急迫的人容易满足。
成语出处:战国・孟子《孟子・公孙丑上》:“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
怒猊抉石,渴骥奔泉
成语解释:猊:狻猊,即狮子;抉:踢开;骥:骏马。
如愤怒的狮子踢开石头,口渴的骏马奔向泉水。形容书法遒劲奔放。成语出处:《唐书・徐浩传》:“尝书四十三幅屏,八体皆备,如怒猊抉石,渴骥奔泉。”
怒猊渴骥
成语解释:猊:狻猊,即狮子;骥:骏马。
如愤怒的狮子撬扒石头,口渴的骏马奔向泉水。形容书法遒劲奔放。成语出处:北宋《新唐书・徐浩传》:“始,浩父峤之善书,以法授浩,益工。尝书四十二幅屏,八体皆备,草隶尤工,世状其法曰‘怒猊抉石,渴骥奔泉。’云”
以渴服马
成语解释:使马忍渴受训,从人驱遣。比喻用苛政治民,不能使人真心顺服。
成语出处:《韩非子・外储说右下》:“造父为齐王驸驾,以渴服马,百日而服成……王曰:‘效驾于圃驾于圃中。’造父驱车入圃,马见圃池而走,造父不能禁。造父以渴服马久矣,今马见池,馯而走,虽造父不能治……”
止渴之梅
成语解释: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比喻不无小补。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止渴思梅
成语解释:犹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
成语出处:元・关汉卿《调风月》第三折:“到三更四更便似止渴思梅,充饥画饼。”元・无名氏《刘弘嫁婢》第二折:“咱正是那止渴思梅。”
临渴穿井
成语解释:穿:打。
临到口渴时才想到凿井。比喻事到临头才想办法。成语出处:《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饥渴交攻
成语解释:饥渴同时袭来。形容饥渴交加。亦作“饿虎饥鹰”。
成语出处:宋・洪迈《夷坚丁志・华阳洞门》:“右边石池,荷花方烂漫,虽饥渴交攻,而花与水皆不可及。”
饥渴交迫
成语解释:交:一齐,同时。
饥渴一齐袭来。成语出处:清・纪昀《滦阳消夏录・齐舜庭》:“昼伏夜行,窃瓜果为粮,幸无觉者,一夕饥渴交迫,遥望一灯荧然。”
枯肠渴肺
成语解释:枯:枯竭。
形容人十分饥渴。成语出处:《唐诗纪事》:“开妒满饮相献酬,枯肠渴肺忘朝饥。”
临渴之掘
成语解释:到口渴才掘井。比喻事先没有准备,临时才想办法。
成语出处:《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