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在中间的成语(共81个)

  • 敛手

    liǎn shǒu shù jiǎo

    成语解释:敛:收,约束。
    形容因寒冷而四肢伸展不开的样子。也形容做事顾虑多,不敢大胆放手。

    成语出处:敛:收,约束。形容因寒冷而四肢伸展不开的样子。也形容做事顾虑多,不敢大胆放手。

  • shù shǒu shù jiǎo

    成语解释:捆住手脚。形容胆子小,顾虑多。

    成语出处:毛泽东《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按照法律办事,不等于束手束脚。”

  • 无拘

    wú shù wú jū

    成语解释:见“无拘无束”。

    成语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15回:“你看这荒郊野外,走马射箭,舞剑抡枪,无束无拘,多少快活。”

  • shù shǒu shù zú

    成语解释:见“束手束脚”。

    成语出处:艾芜《百炼成钢》第二章:“就是该死的炉顶化了,限制了他,使他在调整煤气空气方面,简直束手束足,不敢随便动一下指头。”

  • 棋高一着,手缚脚

    qí gāo yī zhāo , shù shǒu fù jiǎo

    成语解释:一着:下棋时走一步。
    跟棋艺比自己高的人下棋,自己显得笨拙。比喻技术高人一头,对方就无法施展本领。

    成语出处:陆士谔《续孽海花》第55回:“你的见识是比我高,人家说我怕你,棋高一着,束手缚脚,真叫我怎么不怕呢?”

  • 顶冠

    dǐng guān shù dài

    成语解释:头上戴着朝冠,腰上束着玉带。旧指朝廷命官的装束。

    成语出处:清・曾朴《孽海花》第三十五回:本来历史是最不可靠的东西,奉敕编纂的史官,不过是顶冠束带的抄胥。

  • 湿薪

    jiǔ shù shī xīn

    成语解释:长期捆着的潮湿柴草。喻思想保守,不易接受新事物。

    成语出处:梁启超《饮冰室合集》自叙:“而彼久束湿薪之大多数人,犹或曰:‘吾秦人而子语我以越之肥瘠也。’”

  • 橐甲

    tuó jiǎ shù bīng

    成语解释:同“櫜甲束兵”。

    成语出处: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悔过》:“过天子之城,宜橐甲束兵。”

  • 悬兵

    xuán bīng shù mǎ

    成语解释:见“悬车束马”。

    成语出处: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涪水》:“邓艾自阴平、景谷步道,悬兵束马,入蜀径江油、广汉者也。”

  • 绸缪

    chóu móu shù xīn

    成语解释:绸缪:紧紧缠绕。
    紧紧地把柴草捆扎成捆儿。古代束薪比喻婚姻的结合。

    成语出处:《诗经・唐风・绸缪》:“绸缪束薪,三星在天。

  • 櫜甲

    gāo jiǎ shù bīng

    成语解释:谓脱去铠甲,收起兵器。

    成语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三十三年》:“秦师轻而无礼”唐・孔颍达疏:“《吕氏春秋》说此事云:‘师行过周,王孙满曰:过天子之城,宜櫜甲束兵,左右皆下。’”

  • 案兵

    àn bīng shù jiǎ

    成语解释:案:通“按”,手抚;兵:兵器;束:捆束;甲:盔甲。
    放下兵器,捆束铠甲。指停止作战。

    成语出处: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若不能当,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 悬车

    xuán chē shù mǎ

    成语解释:形容险阻。

    成语出处:《国语・齐语》:“悬车束马,逾太行与辟耳之溪拘夏。”韦昭注:“太行、辟耳,山名也。拘夏,辟耳之溪也。三者皆山险溪谷,故悬钩其车,偪束其马以渡。”

  • 卷甲

    juǎn jiǎ shù bīng

    成语解释:卷起铠甲,收起兵器。

  • 按兵

    àn bīng shù jiǎ

    成语解释:按兵:军队停止行进。
    甲:铠甲,泛指武器装备。
    止兵不前,捆起铠甲。

    成语出处:《赤壁之战》:“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