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在中间的成语(共258个)
国尔忘家,公尔忘私
成语解释:为了公事而忘记私事,为了国事而忘记家事。形容一心为公为国。
成语出处:鲁迅《两地书》:“而当时改革的人,个个似乎有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一种国尔忘家,公尔忘私的气概。”
国耳忘家,公耳忘私
成语解释:为了公事而忘记私事,为了国事而忘记家事。形容一心为公为国。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贾谊传》:“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唯义所生。”
出以公心
成语解释:指考虑事情以国家和集体的利益为出发点。
成语出处:刘斯奋《白门柳・夕阳芳草》第三章:“大丈夫立身行事,须出以公心。”
例行公事
成语解释:按照贯例应处理的公事;比喻走形式。
成语出处:清・吴趼人《痛史》第13回:“那一种凌虐苛刻看的同例行公事一般,哪里还知道这是不应为而为之事?”
未了公案
成语解释:公案:案件,问题。
没有解决的案件或事情。成语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僧问:‘如何是先师未了底公案?’师便打曰:‘视祢不了,殃及儿孙。’”
秉公办理
成语解释:秉:掌握,主持。
公:公法。
根据公道办事。成语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7回:“本部院凡事秉公办理,从不假手旁人。”
游闲公子
成语解释:指游手好闲的富家子弟。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游闲公子,饰冠剑,连车骑,亦为富贵容也。”
秉公办事
成语解释:秉持公正之心做事,公事公办。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85回:“昨儿巡抚吴大人来陛见,说起令尊翁前任学政时,秉公办事,凡属生童,俱心服之至。”
化公为私
成语解释:将公有财产化为私有。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六回:“但是武营里的习气,所有的兵丁平时是从不习练;而且还要克扣粮饷,化公为私。”
激起公愤
成语解释:激发了公众共同的愤慨。
直入公堂
成语解释:比喻言行直截了当,不绕弯子。
成语出处:老舍《骆驼祥子》九:“可是,咱们就这么直入公堂的去说,还是不行。”又《四世同堂》七:“到这几家去!别直入公堂的跟人家求事,明白吗?要顺口答应的探听有什么路子可走!”
奖拔公心
成语解释:奖:劝勉,夸奖;拔:选拔,提升。
奖励和提拔出于公心。成语出处:宋・王谠《唐语林・文学》:“李封州甘为文至精,奖拔公心,亦类数公。”
假公营私
成语解释:见“假公济私”。
成语出处:《元典章・进表》:“在外诸司不详站赤生受指,以进表为由,假公营私,滥行给驿。”
自报公议
成语解释:自己报名或报出自认的情况,由群众讨论评议。
覆公折足
成语解释:比喻不胜重任,败坏公事。
成语出处:《周易・鼎》:“鼎折足,覆公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