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在中间的成语(共142个)
- 绝仁弃义- 成语解释:绝、弃:放弃。 
 指放弃世俗倡导的仁义,回复到人的本性。这是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 成语出处:《老子》第十九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德。” 
- 割须弃袍- 成语解释:割掉胡须,丢掉外袍。形容战败落魄的样子。 -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8回:“超遂令人叫拏短髯者是曹操。操闻之,即扯旗角包颈而逃。” 
- 捐忿弃瑕- 成语解释:忿:怨恨。 
 瑕:玉上的斑痕裂纹,比喻旧有的嫌隙。
 抛弃怨恨和嫌隙。指重归于好。- 成语出处:宋・苏轼《拟侯公说项羽辞》:“孤亦愿自今之日与君王捐忿弃瑕,继平昔之欢。” 
- 拨弃万事- 成语解释:拨弃:抛弃,丢开。 
 把一切事情都抛开。形容不问世事,清静自处。- 成语出处:宋・苏轼《答孔周翰求书与诗》:拨弃万事不复谈,百觚之后那辞酒。 
- 遗珠弃璧- 成语解释:本指弃置不用的珍珠玉璧,比喻弃置不用的美好事物和优秀人才。 - 成语出处:宋・陆游《〈曾裘父诗集〉序》:“然裘父得意可传之作,盖不止此,遗珠弃璧,识者兴叹。” 
- 抛金弃鼓- 成语解释:金:锣。 
 抛下助战用的锣与鼓。形容被打败而逃走。-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杏林庄》第二折:“俺如今不须用刀死追复,他每都抛金弃鼓,领着残卒,离营撇寨那厢扑。” 
- 抛妻弃子- 成语解释:抛:丢弃。 
 丢弃妻子儿女。形容逃难时的凄惨状况或分居两地的情景。-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18卷:“人生最苦为行商,抛妻弃子离家乡。” 
- 抛盔弃甲- 成语解释:盔:作战用的金属帽;甲:作战用的金属防护衣。 
 形容吃了败仗狼狈逃跑的情形。- 成语出处:清・如莲居士《薛刚反唐》第58回:“孝德念动真言,借一阵飞砂走石,把周兵打的抛盔弃甲而逃。” 
- 曳兵弃甲- 成语解释:拖着兵器,丢掉铠甲。形容打败仗逃跑时的狼狈相。 - 成语出处:陈毅《过汾河平原》诗:“丘貉古今同一概,曳兵弃甲暗投降。” 
- 折券弃债- 成语解释:券:泛指票据、凭证。 
 指销毁债券,不再索偿。-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岁竟,比两家常折券弃债。” 
- 彼弃我取- 成语解释:别人摒弃的我拿来。指不与世人共逐名利而甘于淡泊。 - 成语出处:晋・皇甫谧《高士传・任安》:“性以洁白为治,情以得志为乐,性治情得,体道而不忧,彼弃我取,与时而无争。” 
- 倒戈弃甲- 成语解释:倒:颠倒,翻转;弃:抛弃。 
 比喻放下武器认输。- 成语出处:明・无名氏《杨家将演义》第一卷:“汝若上识天时,下穷人事,倒戈弃甲,束手归命,犹不庙绝血食。” 
- 废教弃制- 成语解释:教:指政教;制:法律制度。 
 废掉政教和法律制度。- 成语出处:《国语・周语》:若废其教而弃其制,蔑其官而犯其令,将何以守国? 
- 孤蹄弃骥- 成语解释:孤:单一;骥:骏马。 
 就因为一只蹄子有毛病。而放弃骏马不用。比喻在用人方面求全责备,过于挑剔。- 成语出处:宋・黄庭坚《题韩干御马图》:盖虽天厩四十万匹,亦难得全材耳;今天下以孤蹄弃骥,可胜叹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