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在中间的成语(共90个)

  • 不言,下自成蹊

    táo lǐ bù yán , xià zì chéng xī

    成语解释:原意是桃树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实,人们在它下面走来走去,走成了一条小路。比喻人只要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论》:“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 满天下

    táo lǐ mǎn tiān xià

    成语解释:比喻一个人的学生很多;各地都有。桃李:桃树和李树;比喻老师教的学生。

    成语出处:唐・白居易《春和令公绿野堂种花》:“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 张家长家短

    zhāng jiā cháng lǐ jiā duǎn

    成语解释:说张家的长,李家的短。比喻与己无关的闲话。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1回:“那婆子吃了许多酒,口里只管夹七带八嘈,正在那里,张家长,李家短,说白道绿。”

  • 之嫌

    guā lǐ zhī xián

    成语解释:瓜李:瓜田李下。
    比喻处在嫌疑的地位。

    成语出处: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好及第恶登科》:“是知瓜李之嫌,薏苡之谤,斯不可忘。”

  • 瓜田

    guā tián lǐ xià

    成语解释:经过瓜田时不要弯腰提鞋跟;走过李子树下不要举手整理帽子;免得有偷瓜、偷李子的嫌疑。比喻容易发生嫌疑的地方。

    成语出处:晋・干宝《搜神记》第15卷:“惧获瓜田李下之讥。”

  • 张王

    zhāng wáng lǐ zhào

    成语解释:①四大姓氏。②四者皆最常见的姓,连用泛指一般人。

    成语出处:唐・姚思廉《梁书・儒林传・范缜》:“亦可张甲之情,寄王乙之躯,李丙之性,托赵丁之体。”

  • 争妍

    táo lǐ zhēng yán

    成语解释:桃花李花竞相开放。形容春光艳丽。

    成语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18回:“四时赏玩,各有风光;春赏燕游堂,桃李争妍。”

  • 代桃

    jiāng lǐ dài táo

    成语解释:喻代人受罪或彼此顶替。

    成语出处:清・孔尚任《桃花扇・守楼》:“贞丽从良,香君守节,雪了阮兄之恨,全了马舅之威,将李代桃,一举四得,倒也是个妙计。”

  • 春风

    táo lǐ chūn fēng

    成语解释:比喻学生受到良师的谆谆教诲。

    成语出处:宋・杨万里《送刘童子》诗:“长成来奏三千牍,桃李春风冠集英。”

  • 无言,下自成蹊

    táo lǐ wú yán , xià zì chéng xī

    成语解释:古谚语。比喻实至名归。

    成语出处:宋・辛弃疾《一剪梅・独立苍茫醉不归》词:“多情山鸟不须啼,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 门墙

    táo lǐ mén qiáng

    成语解释:谓生徒众多的师门。

    成语出处:明・汤显祖《牡丹亭・闺塾》:“你待打、打这哇哇,桃李门墙,险把负荆人唬煞。”

  • 之教

    táo lǐ zhī jiào

    成语解释:指老师的教诲。

    成语出处:明・汤显祖《牡丹亭・延师》:“学生自愧蒲柳之姿,敢烦桃李之教。”

  • 张三

    zhāng sān lǐ sì

    成语解释:假设的名字,泛指某人或某些人。

    成语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百丈恒禅师法嗣》:“问:‘如何是佛?’师曰:‘张三李四。’”

  • 浮瓜

    chén lǐ fú guā

    成语解释:吃在冷水里浸过的瓜果。形容暑天消夏的生活。

    成语出处:三国・魏 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浮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水。”

  • 张冠

    zhāng guān lǐ dài

    成语解释:冠:帽子。
    把姓张的帽子给姓李的戴上。比喻弄错了事实或对象。

    成语出处:明・田艺蘅《留青日札・张公帽赋》:“谚云:‘张公帽掇在李公头上。’有人作赋云:‘物各有主,貌贵相宜。窃张公之帽也,假李老而戴之。’”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