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在中间的成语(共219个)
- 人约黄昏- 成语解释:人在黄昏时约会。指情人约会。 - 成语出处:宋・欧阳修《生查子》词:“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在昼。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元・无名氏《云窗梦》第二折:“散了客宾,早教我急煎煎心困,我则怕辜负了人约黄昏。” 
- 初写黄庭- 成语解释:恰到好处的意思。 - 成语出处:魏晋时人所写《黄庭经》帖,为后世学写小楷的范本,相传有“初写黄庭,恰到好处”之语。 
- 骊黄牝牡- 成语解释:犹言牝牡骊黄。喻指事物的表面现象。 - 成语出处:明・文徵明《跋采临帖》:“观者当求之骊黄牝牡之外也。” 
- 白旄黄钺- 成语解释:比喻有关征战的事。 - 成语出处:《尚书・牧誓》:“王左仗黄钺,右秉白旄以麾。” 
- 碧落黄泉- 成语解释:碧落:天上、天界。 
 黄泉:地下。
 天上和地下。泛指宇宙的各个角落。- 成语出处:唐・白居易《长恨歌》:“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 东门黄犬- 成语解释:秦二世二年七月,丞相李斯因遭奸人诬陷,论腰斩咸阳市。临刑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事见《史记·李斯列传》。 
 后以“东门黄犬”作为官遭祸,抽身悔迟之典。-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载:秦二世二年七月,丞相李斯因遭奸人诬陷,论腰斩咸阳市。临刑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 
- 槁项黄馘- 成语解释:杭:枯干;项:颈项;馘:脸。 
 颈项枯瘦,面色苍黄。形容不健康的容貌。- 成语出处:庄周《庄子・列御寇》:“夫处穷闾阨巷,困窘织屦,槁项黄馘者,商之所短也。” 
- 绿衣黄里- 成语解释:绿、黄:古时以黄色为正色,绿为闲色。 
 以绿色为衣,用黄色为里。旧喻尊卑反置,贵贱颠倒。- 成语出处:《诗经・邶风・绿衣》:“绿兮衣兮,绿衣黄里。心之忧矣,曷维其已。” 
- 蜚黄腾达- 成语解释:腾达:上升。 
 形容骏马的飞驰。比喻官职地位升得很快。- 成语出处:曾朴《孽海花》第二回:“恭喜世兄一举成名,蜚黄腾达。” 
- 人比黄花瘦- 成语解释:黄花:指菊花。 
 人比菊花还要瘦弱。比喻人憔悴,暗示相思之深。- 成语出处:宋・李清照《醉花阴》词: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 膝下有黄金- 成语解释:不肯轻易对人屈膝下跪。形容人刚正不阿,有志气。 - 成语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二:大丈夫膝下有黄金,怎肯拜无眼长老。 
- 上穷碧落下黄泉- 成语解释:碧落:天上,此指天宫;黄泉:地下泉水,此指阴间。 
 比喻上天入地,到处都找遍了。- 成语出处:唐・白居易《长恨歌》: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