竖在中间的成语(共50个)
横说竖说
成语解释:说服别人或向人提出请求。
成语出处:《景德传灯录・希运禅师》:“且如四祖下牛头融大师,横说竖说,犹未知向上关棙子。”
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成语解释:竖子:小子,有轻蔑之意。
时代无英雄,使无名之辈成了豪杰。指无能者侥幸得以成名。成语出处:《晋书・阮籍传》:尝登广武,观楚汉战处,叹曰:‘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横七竖八
成语解释:有的横着;有的竖着。形容杂乱无章;没有条理。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34回:“一片瓦砾场上,横七竖八,杀死的男子妇女,不计其数。”
独竖一帜
成语解释:同“独树一帜”。
成语出处:清・袁枚《随园诗话》:“所以能独竖一帜者,正为不袭盛唐窠臼也。”
瞋目竖眉
成语解释:瞋目:瞪大眼睛。
瞪大眼睛,竖起眉毛。形容极其愤怒的样子。成语出处:清・袁枚《新齐谐・狮子大王》:“上坐官貌颇温良,闻土神话即怒,瞋目竖眉厉声索二青衣。”
标新竖异
成语解释:指提出新奇的主张,表示与众不同。
成语出处:清・钱谦益《外制集>序》:“近代之流而失正者有二:抽黄对白,肥皮厚肉,其失也靡;标新竖异,牛鬼蛇神,其失也纤。”
歪八竖八
成语解释:杂乱不整的样子。
歪七竖八
成语解释:歪歪扭扭的。形容不正的样子。
成语出处:茅盾《上海・我的二房东》:“沿马路上的电灯柱上,里门口,都有些红纸小方块;烂疮膏药似的,歪七竖八贴着。”
横三竖四
成语解释:犹言横七竖八。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三回:“一坛酒我们都鼓捣光了,一个个吃的把臊都丢了,三不知的又都唱起来。四更多天才横三竖四的打了一个盹儿。”
横眉竖眼
成语解释:形容强横或凶恶的神情。
成语出处:曹禺《王昭君》第二幕:“来了长安一个半月,在我面前,总看见你横眉竖眼,满脸的怨气。”
二竖为虐
成语解释:竖:小子;二竖:指病魔;虐:侵害。
比喻疾病缠身。成语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成公十年》:“公疾病,求医于秦。秦伯使医缓为之。未至,公梦疾为二竖子,曰:‘彼良医也,惧伤我,焉逃之?’其一曰:‘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
五尺竖子
成语解释:同“五尺之童”。
成语出处:战国・赵・荀况《荀子・仲尼》:“仲尼之门,五尺之竖子言羞称乎五伯。”
横拖竖拉
成语解释:犹横拖倒拽。
成语出处:陆文夫《荣誉》:“可是文教委员是个大块头,打篮球的一等好手,横拖竖拉地就把方巧珍顶到大礼堂门口。”
横挑鼻子竖挑眼
成语解释:比喻百般挑剔。
成语出处:老舍《龙须沟》第三幕:“他横挑鼻子竖挑眼,倒好像他立下汗马功劳,得由我跪接跪送才对。”
横遮竖挡
成语解释:见“横拦竖挡”。
成语出处:老舍《赵子曰》第三:“守门的手足并用,横遮竖挡的不叫球攻入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