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在中间的成语(共106个)
庐山真面目
成语解释:庐山:在今江西九江市南。
指庐山的真实面目。用以比喻事物的真相;或人的本来面目。成语出处:宋・苏轼《题西林壁》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不识庐山真面目
成语解释:庐山:山名,江西九江市南面的一座山。
比喻认不清事物的真相和本质。成语出处:宋・苏轼《题西林壁》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怀真抱素
成语解释:真:纯真。
素:质朴的本色。
指人格和品德纯洁高尚,质朴无华。亦作“怀质抱真”。成语出处:《宋书・孝武帝纪》:“其有怀真抱素,志行清白,恬退自守,不交当世,或识通古今,才经军国,奉公廉直,高誉在民,具以名奏。”
归真反璞
成语解释:归:返回;真:天然,自然;璞:蕴藏有玉的石头,也指未雕琢的玉。
去掉外饰,还其本质。比喻回复原来的自然状态。成语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四》:“归真反璞,则终身不辱。”
千真万确
成语解释:真:真实;确:确实。
形容情况非常确实。成语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19回:“匡超人大惊道:‘那有此事!我昨日午间才会着他,怎么就拿了?’景兰江道:‘千真万确的事。’”
天真烂漫
成语解释:自然纯真;毫不造作。多指少年儿童纯真可爱。天真:心地单纯;不虚伪做作;烂漫:坦率自然。
成语出处:宋・龚开《高马小儿图》:“此儿此马俱可怜,马高三齿儿未冠,天真烂熳好容仪,楚楚衣装无不宜。”
半真半假
成语解释:一半真情;一半假意。不是完全真实的。
成语出处:元・范居中《金殿喜重重・秋思》套曲:“我这里千回右转自彷徨,撇不下多情数桩。半真半假乔摸样,宜嗔宜喜娇情况,知疼知热俏心肠。”
货真价实
成语解释:货物质量好;价格公道;原是旧时商人招揽生意的用语。也可形容地道、不走样、不离谱。
成语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但不知可有‘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的字样没有?”
真真假假
成语解释:指真假难辨。
成语出处: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12回:“这姓铁的一个少年人,明明为贪色,却真真假假,百般哄诱他不动。”
真真实实
成语解释:指十分真实可靠。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5回:“我弟兄三个,真真实实地并没半点儿假!”
真刀真枪
成语解释:①真实的刀枪。②比喻毫不作假,实实在在。
成语出处:老舍《龙须沟》第二幕:“他们在这儿,不是先给孩子们糖吃,然后才真刀真枪的一杀杀一大片?”欧阳山《苦斗》三八:“你知道么?人家是拿真刀真枪的。不比我们光拿铁笔、扁担。”
真人真事
成语解释:生活中的实际人和实际事。
成语出处:冰心《关于男人》:“这里记下的都是真人真事,也许都是凡人小事。”
真心真意
成语解释:犹真心实意。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九回:“那黛玉偏生也是个有些痴病的,也每用假情试探。因你也将真心真意瞒起来,我也将真心真意瞒起来,都只用假意试探。”
真山真水
成语解释:形容风景特别优美的山水。
成语出处:元・吴昌龄《东坡梦》第一折:“你看庐山,果然好景致也,端的真山真水。”
真赃真贼
成语解释:赃物、罪犯都确凿无疑。指犯罪的证据确凿。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三十三回:“黄信道:‘还你一个证见,教你看真赃真贼,我不屈你。左右,与我推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