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在中间的成语(共254个)
贫无立锥之地
成语解释:穷得连可以插下锥子那样小的地方都没有。形容穷困之极。
成语出处:汉・韩婴《韩诗外传》卷四:“十子者,不能亲也,无置锥之地,而王公不能与争名,则是圣人之未得志者也。”《汉书・食货志》:“富者田连仟佰,贫者亡(无)立锥之地。”
上无片瓦,下无立锥
成语解释:形容一无所有,贫困到了极点。
成语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丰化和尚》:“上无片瓦,下无卓锥,学人向什么处立?”
一人立志,万夫莫夺
成语解释:形容志向坚定,别人很难改变。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五卷:“正是‘一人立志,万夫莫夺。’”
放下屠刀,立便成佛
成语解释:放:安放,搁置;屠刀:宰杀牲畜的刀。
佛教语,劝人改恶从善。比喻作恶的人决心改过,就能变成好人。成语出处:明・彭大翼《山堂肆考・微集》第一卷:“屠儿在涅槃会上,放下屠刀,立便成佛。”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成语解释:茕茕:孤独的样子;孑:孤单;形:指身体;吊:慰问。
孤身一人,只有和自己的身影相互慰问。形容无依无靠,非常孤单。成语出处:汉・张衡《思玄赋》:“何孤行之茕茕兮,孑不群而介立。”晋・李密《陈情表》:“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勤以立身
成语解释:勤俭才能生存下去。
援笔立成
成语解释:援笔:拿笔。
拿起笔立刻写成。形容才思敏捷。亦作“援笔成章”、“援笔而就”。成语出处:《南史・蔡景历传》:“召令草檄,景历援笔立成,辞义感激,事皆称旨。”
赏立诛必
成语解释:谓该赏的立即赏,该罚的一定罚。
成语出处:清・侯方域《豫省试策》:“赏立诛必,虽失十左氏无伤也;赏不立,诛不必,虽得十左氏无益也。”
修辞立诚
成语解释:写文章应表现出作者的真实意图。
成语出处:《周易・乾》:“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
修辞立其诚
成语解释:诚:真心实意。
写文章应表现出作者的真实意图,不可作虚饰浮文。成语出处:《周易・乾》:“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
而立之年
成语解释:三十岁的代称。
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至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当立之年
成语解释:指三十岁。
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为政》:“三十而立。”
无立足之地
成语解释:没有插锥尖的一点地方。形容极其贫困。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33回:“贾政听说,忙叩头说道:‘母亲如此说,儿子无立足之地了。’”
巧立名色
成语解释:见“巧立名目”。
成语出处:明・李贽《三大夫像议》:“我这里佛自解放光,不似世上一等魍魉匠、魍魉僧巧立名色,诳人钱财也。”
不立文字
成语解释:佛家语,指禅家悟道,不涉文字不依经卷,唯以师徒心心相印,理解契合,传法授受。
成语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七佛・释迦牟尼佛》:“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