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在中间的成语(共69个)
温柔乡
成语解释:比喻美色迷人之境。
成语出处:汉・伶玄《飞燕外传》:“是夜进合德,帝大悦,以辅属体,无所不靡,谓为温柔乡。”
温柔敦厚
成语解释:原指态度温和;朴实厚道。后也泛指待人温和宽厚。温柔:温和柔顺;敦:诚恳。
成语出处:西汉・戴圣《礼记・经解》:“入其国,其教不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
优柔寡断
成语解释:优柔:迟疑不决;寡:少;断:决断。
形容做事拿不定主意;缺少决断。成语出处:先秦・韩非《韩非子・亡征》:“缓心而无成,柔茹而寡断,好恶无决,而无所定立者,可亡也。”
恬言柔舌
成语解释:犹言甜言蜜语。
成语出处:唐・杜牧《上池州李使君书》:“故有知之者,有怒之者,怒不附己者,怒不恬言柔舌道其盛美者,怒守直道而违己者。”
茹柔吐刚
成语解释:柔:软;刚:硬。
吃下软的,吐出硬的。比喻怕强欺软。成语出处:《诗经・大雅・烝民》:“人亦有言,柔则茹之,刚则吐之。”
刚柔相济
成语解释:刚强的和柔和的互相调剂。
成语出处:汉・王粲《为刘荆州与袁尚书》:“当唯义是务,唯国是康。何者?金木水火以刚柔相济,然后克得其和,能为民用。”
内柔外刚
成语解释:内心柔弱,外表刚强。亦作“外刚内柔”。
成语出处:《易经・否卦》:“内阴而外阳,内柔而外刚。”
能柔能刚
成语解释:柔:温和;刚:刚强。
指可以温和也可以强硬。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00回:“窃谓夫为将者,能去能就,能柔能刚;能进能退,能弱能强。”
刚克柔克
成语解释:克:克服,制服。
以刚强见胜或以柔和见胜。指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解决办法。成语出处:《尚书・洪范》:“三德:一曰正直,二曰刚克,三曰柔克。”
外柔内刚
成语解释:柔:柔顺。
刚:刚强。
外表柔顺,内心却很刚强。亦作“外柔中刚”。成语出处:《晋书・甘卓传》:“卓外柔内刚,为政简惠。”
以柔克刚
成语解释:用柔软的去克制刚强的。
成语出处:三国・蜀 诸葛亮《将苑》:“善将者,其刚不可折,其柔不可卷,故以弱制强,以柔制刚。”
优柔厌饫
成语解释:见“优柔餍饫”。
成语出处:明・宋濂《故东吴先生吴公墓碣铭》:“遐尔学徒,争奔走其门,先生随其资器,孳孳训迪,必使优柔厌饫而后已。”
优柔餍饫
成语解释:亦作“优柔厌饫”。喻为学之从容求索,深入体味。语本晋杜预《〈春秋左传集解〉序》:“优而柔之,使自求之;餍而饫之,使自趋之。
”。成语出处:语出晋・杜预《〈春秋左传集解〉序》:“优而柔之,使自求之;餍而饫之,使自趋之。”
温柔体贴
成语解释:温顺关怀体贴。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20回:“袭人才将心事说出,蒋玉菡也深为叹息敬服,不敢勉强,并越发温柔体贴,弄得个袭人真无死所了。”
舌柔顺终以不弊
成语解释:弊:破坏。
道家认为舌软易存,齿硬易折。比喻为人、说话柔顺,才能避免祸患。成语出处:《孔丛子・抗志》:老莱子曰:‘子不见夫齿乎?虽坚刚,卒尽相摩;舌柔顺,终以不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