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使

使在中间的成语(共116个)

  • 矜才使

    jīn cái shǐ qì

    成语解释:矜:自夸;自负;使气:意气用事。
    以才华自负;意气用事;盛气凌人。

    成语出处:清・昭槤《啸亭杂录・黄雅林》:“先生学问渊博,矜才使气,医卜艺术之书,无不周览。”

  • 使颐令

    mù shǐ yí lìng

    成语解释:用眼睛、用下巴指使人。形容自命尊贵,摆大架子。

    成语出处:北宋《新唐书・王翰传》:“家畜声伎,目使颐令,自视王侯,人莫不恶之。”

  • 顺风使

    shùn fēng shǐ chuán

    成语解释:顺着风势驾船。比喻趁着有利条件做事,容易成功。也指借机行事。

    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八回:“但是凡那下坡走马顺风使船以至买好名儿戴高帽儿的那些营生我都不会作。”

  • 见风使

    jiàn fēng shǐ chuán

    成语解释:同“见风使舵”。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一回:“这贺推仁更有一件本事,是专会见风驶船,看眼色行事。”

  • 驿使梅花

    yì shǐ méi huā

    成语解释:《太平御览》卷九七○引南朝宋盛弘之《荆州记》:“陆凯与范晔相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诣长安与晔,并赠花诗曰:‘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后因以“驿使梅花”表示对亲友的问候及思念。

    成语出处:《太平御览》卷九七○引南朝宋・盛弘之《荆州记》:“陆凯与范晔相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诣长安与晔,并赠花诗曰:‘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

  • 不辱使

    bù rǔ shǐ mìng

    成语解释:辱:辜负,玷辱。
    指不辜负别人的差使。

    成语出处:郭沫若《洪波曲》第三章:“寿昌大笑起来,掉头对着立群说:‘不辱使命!’”

  • 举贤使

    jǔ xián shǐ néng

    成语解释:举:推荐,选拔。
    举荐贤者,任用能人。

    成语出处:《礼记・大传》:“三曰举贤,四曰使能。”

  • 尊贤使

    zūn xián shǐ néng

    成语解释:尊重有贤德的人,任用有才能的人。

    成语出处:战国・孟子《孟子・公孙丑上》:“ 孟子曰:‘ 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

  • 如臂使

    rú bì shǐ zhǐ

    成语解释:好像手臂指挥手指一样。比喻指挥、调动得心应手。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贾谊传》:“令海内之势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制从。”

  • 使使

    shǐ tān shǐ yú

    成语解释:使:用;贪:不知足;愚:笨。
    用人所短,为己服务。也形容利用人的不同特点,以发挥他的长处。

    成语出处:北宋《新唐书・侯君集传》:“军法曰:‘使智使勇,使贪使愚,故智者乐立其功,勇者好行其志,贪者邀趋其利,愚者不计其死。’是以前圣使人,必收所长而弃所短。”

  • 使使

    shǐ zuǐ shǐ shé

    成语解释:搬弄口舌。

    成语出处: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63回:“相于廷专好使嘴使舌的说我,不知几时着了我手,也是这般一顿,方才解我积恨。”

  • 使往来

    xìn shǐ wǎng lái

    成语解释:信使:传递消息或承担使命的使者。
    使者来来往往。

    成语出处:清・王夫之《读通鉴论・陈宣帝》:“信使往来,礼文相匹。”

  • 有钱能使鬼推磨

    yǒu qián néng shǐ guǐ tuī mò

    成语解释:俗语。旧时形容金钱万能。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正是‘官无三日紧’,又道是有钱能使鬼推磨。”

  •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yǐ qí hūn hūn , shǐ rén zhāo zhāo

    成语解释:昏昏:模糊,糊涂;昭昭:明白。
    指自己还糊里糊涂,却要去教别人明白事理。

    成语出处:战国・孟子《孟子・尽心下》:“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 千里姻缘使线牵

    qiān lǐ yīn yuán shǐ xiàn qiān

    成语解释:指婚姻是由月下老人暗中用一红线牵连而成。同“千里姻缘一线牵”。

    成语出处:明・西湖渔隐主人《欢喜冤家》第21回:“自古三世修来同一宿,又曰千里姻缘使线牵,我和你是强不得的。”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