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在中间的成语(共93个)
疾声厉色
成语解释:言语急促,神色严厉。形容对人发怒。
成语出处:明・马愈《马氏日抄・胡宗伯》:“虽盛怒,未尝疾声厉色。”
带河厉山
成语解释:带:衣带;河:黄河;厉:通“砺”,磨刀石;山:泰山。
黄河细得像条衣带,泰山小得像块磨刀石。比喻国基久远,国祚长久。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封爵之誓曰:‘使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宁,爰及苗裔。’”
砥厉名号
成语解释:见“砥砺名号”。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臣闻盛饰入朝者,不以利污义;砥厉名号者,不以欲行。”
悬为厉禁
成语解释:悬:公开揭示;厉禁:严厉禁止。
公开严厉地加以禁止。成语出处:清・陆士谔《续孽海花》第42回:“本朝自康熙以来,因为明朝的东林党及几社、复社都是士大夫的不安分,所以悬为厉禁。”
砥厉廉隅
成语解释:谓磨练节操。廉隅,棱角,喻指方正的操守。
成语出处:《礼记・儒行》:“近文章,砥厉廉隅。”孔颖达疏:“文儒者习近文章,以自磨厉,使成己廉隅也。”
磨厉以须
成语解释:亦作“磨砺以须”。谓磨刀以待。比喻作好准备,等待时机。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103回:“檄文到日,磨厉以须,车马临时,市肆勿变。”
敦世厉俗
成语解释:使民俗敦厚,世风振兴。
成语出处:宋・苏轼《御试制科策》:“欲兴利除害,则无其人,欲敦世厉俗,则无其具。”
蹈厉之志
成语解释:蹈厉:踏地猛烈。
本形容舞蹈的动作威武有力。比喻奋发向上的志向。成语出处:明・刘基《齐侯袭莒》:“发扬蹈厉之志,以成从简尚功之俗。”
选士厉兵
成语解释:士:军士;厉:磨;兵:武器。
挑选士兵,磨利武器。指做好战前准备。成语出处: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孟秋纪》:“天子乃命将帅,选士厉兵,简练桀俊,专任有功,以征不义。”
变贪厉薄
成语解释:指改变、劝勉贪图财利、行为轻薄的人使之廉洁忠厚。
成语出处:战国・孟子《孟子・尽心下》:“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宋・孙奭疏:“此章言伯夷、柳下惠变贪厉薄,千载闻之,犹有感激。”
救时厉俗
成语解释:匡救时弊,纠正风气。
成语出处:梁启超《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三章:“先秦学者生当乱世,目击民艰,其立论大率以救时厉俗为主。”
整旅厉卒
成语解释:整训军队,激励士卒。
成语出处:《北齐书・莫多娄贷文传》:“周文帝军出函谷,景与高昂议整旅厉卒,以待其至。”
踔厉奋发
成语解释:见“踔厉风发”。
成语出处:孙中山《中国革命史・革命之运动》:“其慷慨助饷,多为华侨;热心宣传,多为学界;冲锋破敌,则在军队与会党,踔厉奋发,各尽所能,有此成功。”
深厉浅揭
成语解释:厉:连衣涉水;揭:撩起衣服。
意思是涉浅水可以撩起衣服;涉深水撩起衣服也没有用,只得连衣服下水。比喻处理问题要因地制宜。成语出处:《诗经・邶风・匏有苦叶》:“深则厉,浅则揭。”
蹈厉奋发
成语解释:蹈:踩,引伸为做,实行;厉:猛烈,迅疾;奋:振作;发:激励。
精神振奋,行动迅猛。成语出处: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59回:“吾父老子弟,尤当蹈厉奋发,为民前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