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在中间的成语(共30个)

  • 不安

    huáng kǒng bù ān

    成语解释:惶恐:惊慌、害怕。
    惊慌、害怕得不得安宁。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王莽传下》:“人民正营。”唐・颜师古注:“正营,惶恐不安之意也。”

  • 争先

    zhēng xiān kǒng hòu

    成语解释:争着向前;唯恐落后。

    成语出处:明・屠勋《屠康僖公集・重建陡门桥记》:“匪公帑而乐施者争先恐后。”

  • 诚惶

    chéng kǒng chéng huáng

    成语解释:诚:确实;惶:害怕。
    惶恐不安。指非常小心谨慎以至于惶恐不安。

    成语出处:明・汤显祖《南柯记・朝议》:“念臣棼诚恐诚惶,壍江城遭寇与拦当。”

  • 天下不乱

    wéi kǒng tiān xià bù luàn

    成语解释:恐:恐怕。
    指希望天下大乱以达到自身的目的。

    成语出处:邓小平《贯彻调整方针,保证安定团结》:“这种混乱状况确实给一些唯恐天下不乱的人的活动,提供了一方面的有利条件。”

  • 学如不及,犹失之

    xué rú bù jí , yóu kǒng shī zhī

    成语解释:学习好像追赶什么,总怕赶不上,赶上了又怕被甩掉。形容学习勤奋,进取心强。又形容做其他事情的迫切心情。

    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秦伯》:“子日:‘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 万状

    jīng kǒng wàn zhuàng

    成语解释:万状:各种样子。
    惊慌恐惧得表现出各种形态。形容惊慌恐惧到了极点。

    成语出处:宋・陈亮《谢杨解元启》:“忧患百罹而未艾,惊惶万状而莫支。”

  • 失色

    jīng kǒng shī sè

    成语解释:害怕得脸都变了色。

    成语出处: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32章:“满朝文武见皇帝如此震怒,个个惊恐失色,替黄道周捏了一把冷汗。”

  • 白色

    bái sè kǒng bù

    成语解释:白:惨白。
    指反动派残酷镇压人民的恐怖气氛。

    成语出处:鲁迅《且介亭杂文・关于新文字》:“然而他们却深知道新文字对于劳苦大众有利,所以在弥漫着白色恐怖的地方,这新文字是一定要受摧残的。”

  • 失措

    jīng kǒng shī cuò

    成语解释:措:安排。
    害怕得脸都变了色。

    成语出处:都德《柏林之围》:“我和他惊恐失措地互相看着。”

  • 天下不乱

    wéi kǒng tiān xià bù luàn

    成语解释:只怕天下不混乱。形容人存心不良,故意制造风波。

  • 矢人惟不伤人

    shǐ rén wéi kǒng bù shāng rén

    成语解释:矢人:造箭的人。
    造箭的人就怕他造的箭不能伤人。比喻人的立场决定他对待事物的态度。

    成语出处:战国・孟子《孟子・公孙丑上》:矢人惟恐不伤人,函人惟恐伤人。

  • 将惧

    jiāng kǒng jiāng jù

    成语解释:将:又。
    既恐慌,又害怕。

    成语出处:《诗经・小雅・谷风》:将巩将惧,维予与女。

  • 不及

    rú kǒng bù jí

    成语解释:及:追上,赶上。
    就象怕追赶不上。

    成语出处:《旧唐书・元载传》:载在相位多年,权倾四海,外方珍异,皆集其门,资货不可胜计,故伯和、仲武等得肆其志。轻浮之士,奔其门者,如恐不及。

  • 万分

    jīng kǒng wàn fēn
  • 虚声

    xū shēng kǒng hè

    成语解释:虚张声势来吓唬人。

    成语出处:明・吴世济《太和县御寇始末・复毫州叶发明书》:贱不过张其数以虚声恐吓我耳。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