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在中间的成语(共204个)

  • 显而

    xiǎn ér yì jiàn

    成语解释:显:明显。
    很明显;极容易看清。

    成语出处:宋・王安石《洪范传》:“在我者,其得失微而难知,莫若质诸天物之显而易见,且可以为戒也。”

  • 众擎

    zhòng qíng yì jǔ

    成语解释:比喻大家齐心协力;就容易把事情办好。擎:往上托举。

    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3回:“现在我们大家替他打算,众擎易举,已有个成数了,不日便可奉请开复。”

  • 器小

    qì xiǎo yì yíng

    成语解释:原指酒量小。比喻才能小,容易自满。

    成语出处:三国・魏 吴质《在元城与魏太子笺》:“小器易盈,先取沉顿。”

  • 小器

    xiǎo qì yì yíng

    成语解释:盈:满。
    器物小,容易满。原指酒量小。后比喻器量狭小,容易自满。

    成语出处:汉・吴质《在元城与魏太子笺》:“小器易盈,先取沉顿。”

  • 之论

    bù yì zhī lùn

    成语解释:易:变更。
    不可变更的言论。指论断或意见完全正确。

    成语出处:宋・朱熹《朱子全书・历代二・宋》:“然佞臣不可执笔,则是不易之论。”

  • 改弦

    gǎi xián yì zhé

    成语解释:易:更换;辙;车轮压过的痕迹。
    琴换了弦;车子换了路。比喻改变不适宜的或错误的方法或态度等。

    成语出处:宋・王楙《野客丛书・张杜皆有后》:“使其子孙改弦易辙,务从宽厚,亦足以盖其父之愆。”

  • 变风

    biàn fēng yì sú

    成语解释:指改变旧的风气和习俗。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向使秦缓其刑罚,薄赋倒敛……变风易俗,化于海内,则世世必安矣。”

  • 以羊

    yǐ yáng yì niú

    成语解释:易:更换。
    用羊来替换牛。比喻用这个代替另一个。

    成语出处:战国・孟子《孟子・梁惠王上》:“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

  • 马鹿

    mǎ lù yì xíng

    成语解释:出自赵高指鹿为马的故事,比喻颠倒是非、混淆黑白。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文苑传上・崔琦》:“不能结纳贞良,以救祸败,反复欲钳塞士口,杜蔽主听,将欲使玄黄改色,马鹿易形乎?”

  • 拔帜

    bá zhì yì zhì

    成语解释:帜:旗帜;易:换。
    比喻推翻别人,自己占有。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候列传》:“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帜。”

  • 轻轻

    qīng qīng yì yì

    成语解释:毫不费力,轻而易举。

    成语出处: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12回:“似他这样道德焉有不知老蛟被压所在,怎能轻轻易易地被他脱逃。”

  • 贤贤

    xián xián yì sè

    成语解释:本指对妻子要重品德,不重容貌。后多指尊重贤德的人,不看重女色。

    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学而》:“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

  • 峣峣

    yáo yáo yì quē

    成语解释:峣峣:高直的样子;缺:损坏。
    比喻刚直不阿的人不容于世。

    成语出处:《后汉书・黄琼传》:“常闻语曰:‘峣峣者易缺,皦皦者易污。’”

  • 改辕

    gǎi yuán yì zhé

    成语解释:辕:车辕;辙:车走过的痕迹,借指道路。
    改变车辕的方向,走新的路。比喻改变原来的态度和做法。

    成语出处:宋・魏庆之《诗人玉屑・张秦》:“其初改辕易辙,如枯弦敝轸,虽成声而跌宕不满人耳;少焉遂使师旷忘味,钟期改容也。”

  • 江山改,秉性难移

    jiāng shān yì gǎi , bǐng xìng nán yí

    成语解释:人的秉性是极难转变的。即言人性难以改变。

    成语出处:《元曲选・无名氏〈谢金吾〉三》:“可不的山河易改;本姓(性)难移。”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徐老仆义愤成家》:“常言道得好;江山易改;禀性难移”。《鲁迅书信集・九0六・致赵家璧》:“但‘江山好改;本性难移’;无论怎么小心;总不免发一点‘不妥’的议论。”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