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在中间的成语(共29个)

  • 饰非

    jù jiàn shì fēi

    成语解释:谏:劝告;饰:遮掩;遮盖;非:错误。
    拒绝别人的规劝;掩饰自己的错误。

    成语出处:荀况《荀子・成相》:“拒谏饰非,愚而上同,国必祸。”

  • 之义

    sān jiàn zhī yì

    成语解释:《公羊传 庄公二十四年》:“戎将侵曹,曹羁谏曰:‘戎众以无义,君请勿自敌也。
    ’曹伯曰:‘不可。
    ’三谏不从,遂去之,故君子以为得君臣之义也。”何休注引孔子曰:“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此之谓也。
    ”后以“三谏之义”指事君之正道。

    成语出处:战国・公羊高《公羊传・庄公二十四年》:“戎将侵曹,曹羁谏曰:‘戎众以无义,君请勿自敌也。’曹伯曰:‘不可。’三谏不从,遂去之,故君子以为得君臣之义也。”何休注引孔子曰:“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此之谓也。”

  • 如流

    cóng jiàn rú liú

    成语解释:谏:直言规劝君主、尊长或朋友;使之改正错误。
    接受善意的规劝像水从高处往下流一样顺畅自然。旧指帝王乐意听取下属的批评意见。

    成语出处:汉・班彪《王命论》:“见善如不及,用人如由己,从谏如顺流,趣时如响起。”

  • 如流

    nà jiàn rú liú

    成语解释:虚心听取谏议。

    成语出处:元・金仁杰《追韩信》第一折:“为我王纳谏如流,因此上丞相奏准。”

  • 智足以拒,言足以饰非

    zhì zú yǐ jù jiàn , yá zú yǐ shì fēi

    成语解释:智:智谋,指巧诈,诡辩;谏:规劝。
    巧诈足够拒绝别人的规劝,言辞足够掩饰自己的过失。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殷本纪》:“帝纣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知足以距谏,言足以饰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声,以为皆出己之下。”

  • 往者不,来者可追

    wǎng zhě bù jiàn , lái zhě kě zhuī

    成语解释:往者:过去的事;谏:规劝;来者:未来的事;犹:还;追:赶上。
    过去的不能挽回弥补,未来的还是能赶得上的。后多用作鼓励之辞。

    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微子》: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哀!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 往者不可,来者犹可追

    wǎng zhě bù kě jiàn , lái zhě yóu kě zhuī

    成语解释:往者:过去的事;谏:规劝;来者:未来的事;犹:还;追:赶上。
    过去的不能挽回弥补,未来的还是能赶得上的。后多用作鼓励之辞。

    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微子》: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哀!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 不倦

    wēi jiàn bù juàn

    成语解释:谏:规劝;微谏:用委婉的言辞规劝。
    不知疲倦地反复耐心地用委婉的言辞规劝。

    成语出处:《礼记・坊记》:从命不忿,微谏不倦,劳而不怨,可谓孝矣。

  • 不讳

    zhèng jiàn bù huì

    成语解释:正谏:正言劝谏。
    指正言劝谏,毫不隐讳。

    成语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四》:“宣王因趋而迎之于门,与人曰:‘寡人……闻先生直言正谏不讳。’”

  • 不从

    qiè jiàn bù cóng

    成语解释:是说进谏忠言,却未能获得采纳。

    成语出处:后汉书杨震传:“中常侍樊丰等,见震连切谏不从,无所顾忌,各起家舍围池、庐观,役费无数。”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