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在中间的成语(共214个)
纲举目张
成语解释:纲;鱼网上的总绳;比喻事物的主干部分。目:网眼;比喻事物的从属部分。
比喻抓住事物的关键;就可以带动其他环节。也比喻条理分明。成语出处: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用民》:“壹引其纲,万目皆张。”汉・郑玄《序》:“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
内举不失其子,外举不失其仇
成语解释:举:推荐。
举荐身边的人,即使是亲属也不回避;举荐外面的人,即使是仇敌也不躲开。形容办事公正无私。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荀慈明曰:‘昔者祁奚内举不失其子,外举不失其仇,以为至公。’”
一举两得
成语解释:举:做事。
做一件事同时得到两种好处。成语出处:《晋书・束皙传》:“赐其十年之复,以慰重迁之情。一举两得,外实内宽。”
选贤举能
成语解释:选举贤人;荐举能人。
成语出处:《旧唐书・食货志上》:“设官分职,选贤任能,得其人则有益于国家,非其才则遗患于黎庶。此义不可不知也。”
毛举细故
成语解释:烦琐地列举细小事情,加以责难或攻击。
成语出处:《明史・叶向高传》:“忠贤乃时毛举细故,责向高以困之。”
轻举妄动
成语解释:轻:轻率;妄:胡乱;任意。
不经慎重考虑;轻率任意地行动。成语出处:先秦・韩非《韩非子・解老》:“众人之轻弃道理而易忘举动者,不知其祸福之深大而道阔远若是也。”
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怨
成语解释:举:推荐。
举荐身边的人,即使是亲属也不回避;举荐外面的人,即使是仇敌也不躲开。形容办事公正无私。成语出处:战国・鲁・尸佼《尸子》上卷:“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怨,仁者之于善也,无择也,无恶也,唯善之所在。”
中江举帆
成语解释:中:到中心;举:升起,扬起。
到江中心升起船帆。成语出处: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余船以次俱进。”
风举云摇
成语解释:凭借风云飞腾而上。亦比喻飞黄腾达。
成语出处:汉・班固《西都赋》:“遂乃风举云摇,浮游溥览。”唐・王勃《九成宫颂》:“风举云摇,历神都而一憩。”
束缊举火
成语解释:同“束缊请火”。
成语出处:清・钱谦益《吕季臣诗序》:“国破家亡,年衰岁暮,束缊举火,轹釜待炊,季臣意殊安之。”
延颈举踵
成语解释:踵:脚后跟。
伸长勃子,踮起脚跟。形容盼望十分殷切。成语出处:战国・庄子《庄子・法箧》:“今遂至使民延颈举踵,曰:‘某所有贤者’,赢粮而趣之。”
飙举电至
成语解释:飙:疾风、暴风。
风起云涌闪电到。形容声势猛烈。成语出处:汉・桓宽《盐铁论・世务》:“匈奴贪狼,因时而动,乘可而发,飙举电至。”
一举成名
成语解释:原指一旦科举及举;就会名闻天下。现在指因某一件事一下子就出了名。
成语出处:唐・韩愈《国子监司业窦公墓志铭》:“公一举成名而东。”
一举千里
成语解释:一飞就是一千里。比喻前程远大。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留侯世家》:“鸿鹄高飞,一举千里。”
一举一动
成语解释:指人的每一个动作;所有的行动。
成语出处:宋・朱熹《朱子语类》:“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无不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