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在中间的成语(共127个)
不痛不痒
成语解释:比喻评论、批评等不能触及实质;没切中要害;不解决问题。
成语出处:明・吴炳《情邮记・反噬》:“这事不痛不痒,却是一个大题目。”
头痛治头
成语解释:指针对疼痛部位医治,不追究病因。比喻做事缺乏通盘计划,被动应付,不从根本上彻底的解决。
成语出处:明・张居正《与张心斋计不许东虏款贡》:“语曰:‘头痛治头,足痛治足’。今虏祸方中于辽,辽以一镇当全虏之势,病在足之时矣。”
深恶痛绝
成语解释:深:很;十分;恶:厌恶;痛:痛恨;绝:极点。
指对某人或对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成语出处:战国・孟子《孟子・尽心下》:“斯可谓之乡愿矣 宋・朱熹集注:“过门不入而不恨之,以其不见亲就为幸,深恶而痛绝之也。”
抱头痛哭
成语解释:指十分伤心或感动,抱头大哭。
成语出处: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四回:“这里于家父子同他家里人抱头痛哭。”
头痛脑热
成语解释:见“头疼脑热”。
成语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32回:“若果有此事,前日大棍打时,也该有些头痛脑热。”
悲痛欲绝
成语解释:绝:穷尽;悲哀伤心到了极点。
也作“悲恸欲绝”、“哀痛欲绝”。成语出处: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七章:“她那人间的爱人悲痛欲绝,日日在她变成的土山下面,跪着呜咽哭啼,直到死在这山脚下。”
创巨痛仍
成语解释:亦作“创钜痛仍”。谓创伤深重而悲痛长久。
成语出处:唐・柳宗元《寿州安丰县孝门铭》:“创巨痛仍,号于穹旻。”
深恶痛疾
成语解释:恶:厌恶;痛:痛恨。
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成语出处:战国・孟子《孟子・尽心下》:“斯可谓之乡愿矣” 宋・朱熹集注:“过门不入而不恨之,以其不见亲就为幸,深恶而痛绝之也。”
创巨痛深
成语解释:创:创伤。
伤口大;痛苦深。比喻遭受重大的、令人极其沉痛的损失。成语出处:南北 朝 刘义庆《世说新语》:“臣父遭遇无道,创巨痛深,无以仰答明诏。”
亲痛仇快
成语解释:仇:敌人;亲:自己人。
使亲人悲痛;却使敌人高兴。成语出处:汉・朱浮《为幽州牧与彭宠书》:“凡举事无为亲厚者所痛,而为见仇者所快。”
西台痛哭
成语解释:宋末文天祥抗元失败被害。八年后,谢翱与友人登西台痛哭致祭,并作《登西台恸哭记》以记其事。后用以称亡国之痛。
成语出处:柳弃疾《怀人诗》之四:“西台痛哭谢晞发,眢井沉书郑亿翁。”
疾首痛心
成语解释:①伤心到时极点。②痛恨到极点。
成语出处:《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曹海凝墓志》:“民嗟邑主,疾首痛心。”《南史・虞寄传》:“不意将军惑于邪说,翻然异计,寄所以疾首痛心,泣尽继之以血,万全之策,窃为将军惜之。”
头痛额热
成语解释:见“头疼脑热”。
成语出处:元・张国宾《合汗衫》第二折:“俺两口儿有些头痛额热,思想你时,见这半个衫儿,便是见您两口儿一般。”
不关痛痒
成语解释:不关:不相干。
比喻切身相关的事情。与自身的利害没有关系。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回:“这里虽还有两三个老婆子,都是不关痛痒的。”
无关痛痒
成语解释:痛痒:比喻切身相关的事。
指与自身利害没有关系。成语出处:清・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第三回:“任凭这些民贼把他的祖传世产怎样割、怎样卖、怎样送,都当作无关痛痒的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