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在中间的成语(共103个)
应接不暇
成语解释:暇。空闲。风景好看;东西好而多;看不过来;或人、事物太多;来不及接待、应付。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
摩肩接踵
成语解释:摩:接触;踵:脚跟。
肩挨肩;脚尖连着脚跟。形容人多拥挤;或比喻事物接连不断的出现。成语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一》:“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
片接寸附
成语解释:比喻生拼硬凑。
成语出处: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附会》:“且才分不同,思绪各异,或制首以通尾,或片接以寸附,然通制者盖寡,接附者甚众。”
一接如旧
成语解释:犹言一见如故。
成语出处:宋・范仲淹《天章阁待制王公墓志铭》:“余走尘土时,公一接如旧,以道义淡交者有年矣。”
交头接耳
成语解释:交头:头挨着头;接耳:嘴挨着耳朵。
头挨着头;嘴对着耳朵。指凑在一起低声说话。成语出处:元・关汉卿《单刀会》第三折:“大小三军,听吾将令,甲马不许驰骤,金鼓不许乱鸣,不许交头接耳,不许笑语喧哗。”
连甍接栋
成语解释:谓房屋连片。
成语出处:清・王韬《洋泾浜海市说》:“今新街及马路侧,连甍接栋者皆是也。”
传宗接代
成语解释:宗:宗族;家族;代:后代。
传延宗族;接续后代。原指生了儿子可以使家世一代一代传下去。指继承有人。成语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49回:“自己辛苦了一辈子,挣了这分大家私,死下来又没个传宗接代的人,不知当初要留着这些钱何用!”
推诚接物
成语解释:拿出真心来对待别人。
成语出处:《晋书・刘元海载记》:“明刑法,禁奸邪,轻财好施,推诚接物,五部俊杰无不至者。”
再接再厉
成语解释:再:继续;接:接触;厉:即“砺”;磨快。
原指雄鸡相斗时;每次交锋前先磨磨嘴。现比喻一次又一次地继续努力。成语出处:唐・韩愈《斗鸡联句》:“一喷一醒然,再接再砺乃。”
再接再砺
成语解释:接:交战;砺:磨砺。
原谓鸡再磨嘴,然后再相斗。后用以指继续努力,坚持不懈。成语出处:唐・韩愈、孟郊《斗鸡联句》:“一喷一醒然,再接再砺乃。”
待人接物
成语解释:物:人物;人们。
接待交往各种人物。指平时与人相处。成语出处:宋・俞文豹《吹剑四录》:“内而存心养性、立身行己无所歉,外而待人接物、处事应世无所戾。”
比肩接踵
成语解释:肩碰肩,脚跟脚。形容人多拥挤或接连不断。
成语出处:清・戴名世《序》:“天下之谬悠庸烂者,比肩接踵,不可胜数。”
移花接木
成语解释:把某种花木的枝条嫁接到另一种花木上。比喻暗中使用手段以假换真欺骗他人。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同窗友认假作真,女秀才移花接木。”
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成语解释:山阴道:在会稽城西南郊外,那里风景优美。
原指一路上山明水秀,看不胜看。后用下句比喻来往的人多,应接不过来。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
再接再历
成语解释:用以指继续努力,坚持不懈。同“再接再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