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在中间的成语(共75个)
- 获兔烹狗- 成语解释:比喻事成后排斥以至杀害有功之臣。 - 成语出处:清・梁启超《论中国之将强》:“南洋一带,苟微华人,必不有今日。今虽获兔烹狗,得鱼忘筌。” 
- 狡兔死,良犬烹- 成语解释:比喻给统治者效劳的人事成后被抛弃或杀掉。同“狡兔死,良狗烹”。 - 成语出处:《东周列国志》第八三回:“吾闻‘狡兔死而良犬烹’。敌国如灭,谋臣必亡。” 
- 狮子搏兔,亦用全力- 成语解释:比喻对小事情也拿出全部力量认真对付。同“狮象搏兔,皆用全力”。 - 成语出处:茅盾《谨严第一》:“狮子搏兔,亦用全力——这一句成语,最足以说明艺术匠们之无往而不谨严,丝毫不肯随便,” 
- 狮象搏兔,皆用全力- 成语解释:比喻对小事情也拿出全部力量认真对付。 - 成语出处:清・黄宗羲《序》:“沾沾卷石之菁华,一花之开落,与桑经郦注争长黄池,则是狮象搏兔,皆用全力尔。” 
- 乌踆兔走- 成语解释:指日月运行。兔,传说中的月中玉兔。借指月亮。 - 成语出处:元・柳贯《题瀛洲仙会图>》诗:“茅龙飞去杳无迹,乌踆兔走双跳丸。” 
-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 成语解释:烹:煮烧。 
 飞鸟打尽,弓被搁置不用;兔被捕杀后,猎狗则被烹食。比喻事情办成,功臣被害。- 成语出处:鲁迅《立此存照》:“倘有不识时务者问:‘如果那时并不鸟尽弓藏,兔死狗烹,而且汉人也配享太庙……则将如何?’我觉得颇费唇舌。” 
- 金乌西坠,玉兔东升- 成语解释:金乌:太阳;坠:落下;玉兔:月亮。 
 太阳落山,月亮升起。- 成语出处:清・钱彩《说岳全传》第13回:“一路说,一路行,不多时,早已金乌西坠,玉兔东升。” 
- 坠兔收光- 成语解释:坠兔:落月。 
 月亮落下去了。比喻一件事情的结束。- 成语出处:明・李昌棋《剪灯余话・武平灵怪录》:“逡巡间,坠兔收光,远鸡戒晓。” 
- 狮子搏象兔,皆用全力- 成语解释:狮子不论与大象或是兔子搏斗,都会用尽全力。形容事情无论大小都认真对待,决不掉以轻心。 - 成语出处:清・王士慎《分甘余话》:昔亡友叶文敏评余《蜀道集》诗,‘无论长篇短论,每首具有二十分力量,所谓狮子搏象兔,皆用全力。’余深愧其言。 
- 逐兔先得- 成语解释:逐:追赶。 
 谁先抓到手就归谁,别人不能再争。-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60回:“法正曰:‘岂不闻逐兔先得之语乎?’” 
- 目兔顾犬- 成语解释:看见兔子而呼猎犬。比喻及时补救。语出《战国策·楚策四》:“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 
 ”。- 成语出处:语出《战国策・楚策四》:“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 
- 犬兔之争- 成语解释:比喻毫无意义的争斗。 - 成语出处:《战国策・齐策三》:韩子卢者,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韩子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腾山者五,兔极于前,犬废于后,犬兔俱罢,各死其处。田父见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 
- 玉兔银蟾- 成语解释:蟾:蟾蜍。 
 月宫中的玉兔和银蟾。指月亮。- 成语出处:唐・白居易《中秋月》诗:“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 
- 狐死兔悲- 成语解释:亦作“狐死兔泣”。 - 成语出处:《宋史.李全传》:“杨氏使人行成于夏全曰‘将军非山东归附耶?狐死兔泣,李氏灭,夏氏宁得独存?’”行成:求和。杨氏:杨安儿之妹四娘子。李氏:指李全。夏氏:指夏全。 
- 狐踪兔穴- 成语解释:喻指坟墓。 - 成语出处:元・马致远《双调・夜行船・秋思》:投至狐踪与兔穴,多少豪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