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在中间的成语(共222个)
- 急惊风撞着慢郎中- 成语解释:患急病遇到了慢性子的医生。比喻缓慢的行动赶不上紧急的需要。 - 成语出处:《晚清文学丛钞・瞎编奇闻》第五回:“这真是急惊风撞着慢郎中了,我家里死在床上,我如何等得急你呢?” 
- 语不惊人死不休- 成语解释:语:言语。 
 形容作诗或写文章极力追求寻觅惊人的佳句。- 成语出处:唐・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诗:“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 拍案惊奇- 成语解释:对奇异的事情拍着桌子惊叹。明末凌蒙初有拟话本《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 成语出处:明末・凌濛初有拟话本《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 虚惊一场- 成语解释:指事后才知道是不必要的惊慌。 - 成语出处:王朔《痴人》:“我坚信我会被稠密的气流托住,托不住也会在坠落过程中倏地醒来,在床上虚惊一场。” 
- 矫若惊龙- 成语解释:矫:强劲。 
 强劲得像惊龙一样。常用于形容书法笔势刚健;或舞姿婀娜。- 成语出处:《晋书・王羲之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 耽惊受怕- 成语解释:担受惊吓。 - 成语出处:元・刘致《端正好・上高监司》:“受官差在旅途,耽惊受怕过朝暮,受了五十四站风波苦。” 
- 翩若惊鸿- 成语解释:翩:轻快;轻盈。 
 轻快得像惊飞的鸿雁;形容姿态轻盈。- 成语出处:三国・魏 曹植《洛神赋》:“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 担惊受恐- 成语解释:见“担惊忍怕”。 -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梧桐叶》第四折:“为兵戈担惊受恐。” 
- 浮云惊龙- 成语解释:浮云:飘浮的云彩,这里指姿态飘逸。 
 形容笔势轻快敏捷而有力。- 成语出处:《晋书・王羲之传》: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 愤风惊浪- 成语解释:狂风骇浪。 - 成语出处:《南史・梁纪中・武帝下》:“[武帝]便投劾星弛,不复寝食,倍道就路,愤风惊浪,不暂停止。” 
- 魂惊魄惕- 成语解释:形容十分震惊。 - 成语出处:清・刘献廷《广阳杂记》第三卷:“予见之而魂惊魄惕,此予向者意地中固有之局,何斯人之先得我心邪?” 
- 失惊倒怪- 成语解释:犹失惊打怪。惊恐;慌张。 - 成语出处:《天花雨》第十四回:“回家方稀奇事,失惊倒怪落三魂。” 
- 相惊伯有- 成语解释:伯有:春秋时郑国大夫良霄的字,相传他死后鬼魂作祟。 
 形容无缘无故自相惊扰。- 成语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昭公七年》:“郑人相惊以伯有,曰:‘伯有至矣。’则皆走,不知所往。” 
- 鸟惊兽骇- 成语解释:形容成群的人象受尽的鸟兽一样逃散。 - 成语出处:西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谯周传》:当秦罢候置守之后,民疲秦役,天下土崩;或岁改主,或月易公,鸟惊兽骇,莫知所从,于是豪强并争,虎裂狼分,疾搏者获多,迟后者见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