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在中间的成语(共192个)
汉皋解珮
成语解释:汉皋:山名,在湖北襄阳西北;珮:同“佩”,饰物。
指郑交甫在汉皋台遇到两个女子,女子解宝珠给他。指男女相互爱慕而赠答。成语出处:唐・白居易《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心摇汉皋珮,泪堕岘亭碑。”
衣不解结
成语解释:指不脱外衣。形容辛勤侍奉,致使不能脱衣安睡。
成语出处: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中州有李生者,娶妇旬余而母病,夫妇更番守侍,衣不解结者七八月。”
浑身解数
成语解释:浑身:全身;全部的;解数:原指武术中的架势、招式;后泛指手段;本事。
全身所有的本事。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浑身解数如花锦,双手腾那似辘轳。”
不解之仇
成语解释:解除不了的仇恨。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0卷:“又见张权买房开店,料道是丈人暗地与他的银子,越加忿怒,成了个不解之仇。”
难解之谜
成语解释:难以捉摸的事物,尤指微妙、难以理解或不易觉察、不易探索的事物。
不解衣带
成语解释:解:脱去,解下。
不脱衣服就休息,形容非常忙碌和辛劳。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王莽传》:“阳朔中,世父大将军凤病,莽侍疾,亲尝药,乱首垢面,不解衣带连月。”
结不解缘
成语解释:形容男女热恋,不能分开。也指两者有不可分开的缘分。
成语出处:《古诗十九首》:“文彩双鸳鸯,裁为合欢被,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
强做解人
成语解释:强:勉强;解人:能够理解和通达其中意趣的人。
指不明真意而乱发议论的人。强作解人
成语解释:指不明真意而乱发议论的人。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谢安年少时,请阮光禄道《白马论》,为论以示谢。于时谢不即解阮语,重相咨尽。阮乃叹曰:‘非但能言人不可得,正索解人亦不得。’”
如解倒悬
成语解释:比喻把人从危难中解救出来。
成语出处:战国・孟子《孟子・公孙丑上》:“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
蝮螫解腕
成语解释:螫:蜂螫;解:放弃。
手腕被蝮蛇咬伤,应立即截断,以免危及生命。比喻面临危险,必须弃小求大。成语出处:元・王恽《双庙怀古》诗:“二公明此机,死守誓不变。虽危所保大,如腹螫解腕。”
聊以解嘲
成语解释:姑且用来解释被人嘲笑的事情。
成语出处: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五柳先生上》:“子美困顿于山川,盖为不知者诟病,以为拙于生事,又往往讥议宗文、宗武失学,故聊解嘲耳。”
一解不如一解
成语解释:解:通“蟹”。
比喻一个不如一个,越来越差。成语出处:明・沈德符《野获编・释道・禅林诸名宿》:“至近日,宗门诸名下,争以坛坫自高,相驳相嘲,以至相妒相詈,真一解不如一解矣。”
半解一知
成语解释:指理解得不深,知道得很少。同“一知半解”。
成语出处:宁调元《燕京杂诗》:“半解一知天下士,千歧百辙釜中鱼。”
冰解云散
成语解释:比喻事物消失瓦解。
成语出处:宋・叶适《纪纲三》:“虽分四总管以固捍御,委长安、建康之守以募勤王,天下冰解云散,一城之地,劫制于虏,而号令不能及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