莸在中间的成语(共11个)
- 薰莸同器- 成语解释:香草和臭草收藏在同一个容器内。比喻好人与坏人共处。薰:香草;莸:臭草。 - 成语出处:三国・魏 王肃《孔子家语・致思》:“回闻薰莸不同器而藏,尧桀不共国而治,以其异类也。” 
- 薰莸不同器- 成语解释:薰:香草,比喻善类;莸:臭草,比喻恶物。 
 香草和臭草不可以放在一个器物里。比喻好和坏不能共处。- 成语出处:三国・魏 王肃《孔子家语・致思》:“回闻薰莸不同器而藏,尧桀不共国而治,以其异类也。” 
- 熏莸不同器- 成语解释:熏莸:香草和臭草。 
 比喻好和坏不能共处。- 成语出处:三国・魏 王肃《孔子家语・致思》:“回闻熏莸不同器而藏,尧桀不共国而治,以其异类也。” 
- 薰莸异器- 成语解释:薰莸:香草和臭草。 
 香草和臭草不能收藏在同一个器皿里。比喻好和坏不能共处。- 成语出处:清・王鸣盛《十七史商榷・新旧唐书》:“凡作史者,美恶必宜别卷,所以类族辨物,使薰莸异器,阅者一览可知。” 
- 薰莸有别- 成语解释:薰:香草,比喻善类;莸:臭草,比喻恶物。 
 香草和臭草要区别对待。比喻好和坏不能共处。- 成语出处:《孔子家语・观思》:回闻薰莸不同器而藏,尧桀不共国而治,以其类异也。 
- 薰莸不杂- 成语解释:薰:香草,比喻善类;莸:臭草,比喻恶物。 
 香草和臭草不可以放在一起。比喻好和坏不能共处。- 成语出处:南朝・梁・沈约《奏弹王源》:且非我族类,往哲格言;薰莸不杂,闻之前典。 
- 薰莸无辨- 成语解释:薰:香草,比喻善类;莸:臭草,比喻恶类;辨:明察。 
 分不清香草和臭草。比喻善恶好坏不分,是非混淆。- 成语出处:唐・陆贽《又论进瓜果人拟官状》:“薰莸无辨,泾渭不分,二纪于兹,莫之能整。” 
- 薰莸错杂- 成语解释:薰:香草,比喻善类;莸:臭草,比喻恶类;错:杂错。 
 把香草和臭草夹杂在一起。比喻善恶好坏混杂不分。- 成语出处:五代・王定保《唐摭言》第一卷:“玉石不分,薰莸错杂。” 
- 熏莸同器- 成语解释:熏:香草;莸:臭草。 
 香草与臭草收藏在同一容器内。比喻好人与坏人共处。- 成语出处:三国・魏 王肃《孔子家语・致思》:“回闻熏莸不同器而藏,尧桀不共国而治,以其异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