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在中间的成语(共236个)

  • 摇唇

    gǔ shé yáo chún

    成语解释:同“鼓唇摇舌”。

    成语出处:元・高文秀《谇范叔》第二折:“几时行通利方,凭着咱鼓舌摇唇,立取他封侯拜将。”

  • 齿敝

    chǐ bì shé cún

    成语解释:牙齿都掉了,舌头还留存。比喻刚硬的容易折断,柔软的常能保全。

    成语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素暴悍者,欲其观古人之小心黜己,齿敝舌存,含垢藏疾,尊贤容众,苶然沮丧,若不胜衣也。”

  • 能言

    néng yán shé biàn

    成语解释:言:说,讲;辩:辩论。
    形容很会说话,善于辩论,口才好。

    成语出处:明・黄元吉《流星马》第一折:“圣人着小官传与李道宗,便着差能言舌辩,通晓沙漠人言说语,你可去说将这匹马来。”

  • 齿弊

    chǐ bì shé cún

    成语解释:谓刚者易折,柔者难毁。语本汉刘向《说苑·敬慎》:“老子曰:‘夫舌之存也,岂非以其柔耶?齿之亡也,岂非以其刚耶?’”。

    成语出处:语出汉・刘向《说苑・敬慎》:“老子曰:‘夫舌之存也,岂非以其柔耶?齿之亡也,岂非以其刚耶?’”

  • 交唇

    fù shé jiāo chún

    成语解释:缚:用绳缠束。
    闭着嘴,不敢说话。

    成语出处:唐・孙樵《逐痁鬼文》:“复有司马安者,攘义盗仁,缚舌交唇,柔声婉颜,狐媚当权。”

  • 掀簧

    gǔ shé xiān huáng

    成语解释:掉动舌头,掀动乐器中的簧片。谓用动人的言辞蛊惑人。

    成语出处:清・胡泉《貂裘换酒・题〈聊斋志异〉》词:“笔墨久抛荒,懒劳神雕虫小技,鼓舌掀簧。”

  • 目瞪

    mù dèng shé qiáng

    成语解释:同“目瞪口呆”。

    成语出处:宋・陈亮《众祭潘用和文》:“俄而于朋辈之中夺其一人而去,使其徒回皇四望,而目瞪舌强,不知所以为策。”

  • 目瞪

    mù dèng shé jiǎo

    成语解释:同“目瞪口呆”。

    成语出处:谭嗣同《思纬氤氲台短书一报元征》:“向之主战者,乃始目瞪舌挢,神丧胆落,不敢出一语。”

  • 折冲口之间

    zhé chōng kǒu shé zhī jiān

    成语解释:折冲:引申为进行外交谈判;口舌:争吵。
    在辩论、争吵中进行外交谈判。

    成语出处:宋・苏洵《送石昌言为北使引》:“折冲于口舌之间”

  • 嘴多

    zuǐ duō shé cháng

    成语解释:好闲谈,好传播流言蜚语。

  • 闭口

    jiān shé bì kǒu

    成语解释:缄舌:闭着嘴。
    闭着嘴不说话。

    成语出处:元・亢文苑《一枝花・为玉叶儿作》:“看别人眼铺眉,笑自己的缄舌闭口。”

  • 之官

    hóu shé zhī guān

    成语解释:掌管主要机关的官吏。比喻国家的重臣。旧时特指御史之类的谏官。

    成语出处:《诗经・大雅・烝民》:“出纳王命,王之喉舌。”《后汉书・左雄传》:宜擢在喉舌之官,必有匡弼之益。

  • 杜口

    jié shé dù kǒu

    成语解释:结舌:舌头像打了结子,动弹不得。
    杜:堵塞。
    保持缄默,闭口不言。形容因恐惧而不敢说话。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杜周传》:“天下莫不望风而靡,自尚书近臣皆结舌杜口,骨肉亲属莫不股栗。”

  • 弊口

    jīn shé bì kǒu

    成语解释:金舌:用金子做舌头;弊:破。
    用金做的舌头,说破了嘴。比喻说话很多,枉费口舌。

    成语出处:《荀子・正论》:“金舌弊口,犹将无益也。”

  • 蔽口

    jīn shé bì kǒu

    成语解释:比喻闭口不说话。

    成语出处:《荀子・正论》:“金舌蔽口,犹将无益也。”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