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在中间的成语(共153个)
- 鸷击狼噬- 成语解释:谓凶狠地残害人。 - 成语出处:北宋《新唐书・王鉷传》:“林甫方兴大狱,撼东宫,诛不附己者,以鉷险刻,可动以利,故倚之,使鸷击狼噬。” 
- 首尾狼狈- 成语解释:狼狈:困顿窘迫。 
 形容处境困顿窘迫,进退两难。- 成语出处:《晋书・刘琨传》:“自守则稽聪之诛,进讨则勒袭其后,进退维谷,首尾狼狈。” 
- 赃货狼藉- 成语解释:指贪污受贿,行为不检,名声败坏。 - 成语出处:《宋书・刘穆之传》:“穆之中子式之字延叔,通易好士……在任赃货狼藉,扬州刺史王弘遣从事检校。” 
- 豺狼塞路- 成语解释:豺狼:两种凶狠的野兽;塞:堵塞。 
 比喻坏人当权。- 成语出处:《北史・隋本纪》:“一人失德,四海土崩,群盗蜂起,豺狼塞路,南巢遂往,流彘不归。” 
- 虎子狼孙- 成语解释:虎和狼的子孙后代。比喻凶狠残暴之人。 - 成语出处:《旧唐书・王延凑传赞》:虎子狼孙,茫茫黔首,于何叫阍。 
- 血肉狼藉- 成语解释:血流肉烂,无法辨认器官肢体。形容死亡或受伤的惨状。 - 成语出处:元《宋史・五行志》:“又断其足筋,俄施刀脔,血肉狼籍。”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二四:就叫哨兵取出瓮来,打开看时,只见血肉狼藉,头颅劈破,是一个人碎割了的。 
- 虎狼之势- 成语解释:形容极凶猛的声势。 - 成语出处:《淮南子・要略》:“孝公欲以虎狼之势而吞诸侯。” 
- 虎狼之穴- 成语解释:虎和狼居住的洞穴。比喻极其危险的地方。 -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六回:父亲奈何以万金之躯,亲蹈虎狼之穴。 
- 虎豹狼虫- 成语解释:泛指危害人畜的各种野兽。比喻凶残害人的坏人。 -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回:“手中那棒,上抵三十三天,下至十八层地狱,把些虎豹狼虫,满山群怪,七十二洞妖王,都吓得磕头礼拜。” 
- 鼠窜狼奔- 成语解释:形容狼狈逃跑的情景。 -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69回:“果然老百姓扶老挈幼,鼠窜狼奔,都奔东平府来。” 
- 虎窟狼窝- 成语解释:窟:洞穴。 
 比喻极其危险的地方。-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37回:“不是宋江来和这人厮见,有分教,江州城里,翻为虎窟狼窝。” 
- 鬼哭狼号- 成语解释:号:大声哭喊。 
 形容大声哭叫,声音凄厉。- 成语出处: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20回:“又神差鬼使,叫他里面嚷打做鬼哭狼号,外面拥集万把人汹汹的大势。” 
- 豺狼冠缨- 成语解释:豺狼:比喻坏人;冠缨:古代官吏的装束。 
 比喻坏人作官掌权。- 成语出处:唐・李白《古风・第十九》: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 拒狼进虎- 成语解释:见“拒虎进狼”。 - 成语出处:吕志伊《读史感赋》:“拒狼进虎岂良谋,亡国图存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