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在中间的成语(共98个)
西风贯驴耳
成语解释:贯:穿过。
比喻听话的人认为无关紧要,不值得一听的话。成语出处:清・翟灏《通俗编》卷一:李白答王去一诗‘有如东风射马耳’,按守元人又有‘西风贯马耳’语,当即因此转变。
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
成语解释:腰缠:指随身携带的财物;贯:旧时用绳索穿钱,每一千文为一贯。
装着很多钱,骑着鹤到扬州去遨游。比喻钱财极多。成语出处:南朝・梁・殷芸《商芸小说・吴蜀人》:有客相从,各言所志,或原为扬州刺史,或原多赀财,或原骑鹤上升。其一人曰:‘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欲兼三者。
一理贯之
成语解释:贯:贯穿。
用一个根本性的事理贯通事情的始末或全部的道理。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里仁》: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气贯虹霓
成语解释:贯:贯穿。
正义的精神直上高空,穿过彩虹。形容精神极其崇高,气概极其豪壮。成语出处:《礼记・聘义》:“气如白虹,天也。”宋・史浩《剑舞》:炭炽红炉,光喷星日;硎新雪刃,气贯虹霓。
鱼贯而进
成语解释:贯:连贯。
像游鱼一样一个跟着一个地接连着走。成语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志・邓艾传》:“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
心贯白日
成语解释:谓心地与太阳一般光明。极喻坦诚,磊落。
成语出处:《晋书・宣帝纪》:“国家委将军以疆埸之任,任将军以图蜀之事,可谓心贯白日。”
鱼贯而前
成语解释:贯:连贯。
像游鱼一样一个跟着一个地接连着走。成语出处:元《宋史・折德庡传附继闵》:“贼缘崖腹微径鱼贯而前,城中矢石乱下。”
勇贯三军
成语解释:贯:通“冠”,第一;三军:军队的总称。
指勇敢或勇猛是全军第一。成语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三回:“吾想黑身有异术,勇贯三军,吾非敌手。”
脉络贯通
成语解释:脉络:人体内的经络。
比喻事物前后连贯,条理清楚。成语出处:宋・朱熹《中庸>序》:“然后此书之旨,支分节解,脉络贯通。”
融汇贯通
成语解释:把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化汇合,得到全面透彻的理解。
成语出处:秦牧《艺海拾贝・独创一格》:“郑板桥学习任何东西,都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融汇贯通,发扬创造性。”
鱼贯雁行
成语解释:比喻连续而进,犹如鱼群相接,雁阵行进。
成语出处:清・马建忠《上李伯相复议何学士如璋奏设水师书》:“所隶之舰即可成队合操,水师之鱼贯雁行,即陆军之步伐止齐。”
穿杨贯虱
成语解释:穿:穿透;贯:穿过。
射穿杨柳叶和虱子。形容技艺高超,功夫深厚。成语出处:明・宋应星《天工开物・弧矢》:“而下力倘能穿杨贯虱,则以巧胜也。”
融释贯通
成语解释:把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化汇合,得到全面透彻的理解。
成语出处:清・戴名世《〈读易质疑〉序》:“世苟有通学古之士,潜心冥会,融释贯通,其于程朱继志述事,能补其所未及,是亦程朱之功臣也。”
粟陈贯朽
成语解释:形容太平时期富饶的情况。同“粟红贯朽”。
成语出处:明・范受益《寻亲记・告借》:“你如今万廪千仓,粟陈贯朽,每日劳劳碌碌,使尽机谋,如今半百之秋,又无男女,还不修善,更待何时?”
罪恶贯盈
成语解释:犹言恶贯满盈。
成语出处:语出《书・泰誓上》:“商罪贯盈,天命诛之。”宋・孔平仲《续世说・黜免》:“李义府作相。罪恶贯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