饿在中间的成语(共37个)
西山饿夫
成语解释:指不食周粟的伯夷与叔齐。
成语出处:唐・姚思廉《梁书・刘显传》:“之遴尝闻夷、叔、柳惠,不逢仲尼一言,则西山饿夫、东土黜士,名启施于后世。”
挨饿受冻
成语解释:挨:遭受。
指缺衣少食的穷困状况。成语出处:老舍《四世同堂》:“长顺儿又每月由高亦陀那里给她领十元的‘救济费’。她一时不至于挨饿受冻。”
饥鹰饿虎
成语解释:比喻凶残贪婪。
成语出处:《魏书・宗室晖传》:“侍中卢昶,亦蒙恩眄,故时人号曰:‘饿虎将军,饥鹰侍中。’”
饱汉不知饿汉饥
成语解释:饱:吃足;饥:饥饿。
比喻处境好的人,不能理解别人的苦衷。成语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45回:“误了差使,钉子是我碰!你饱人不知饿人饥。”
饱人不知饿人饥
成语解释:饱:吃足;饥:饥饿。
比喻处境好的人,不能理解别人的苦衷。成语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45回:“误了差使钉子是我碰!你饱人不知饿人饥!”
悬羊击鼓,饿马提铃
成语解释:悬:吊挂。
把羊吊起来,使羊脚乱动击鼓;把铃吊在饿马的蹄子上发出声音。古代作战时使用空营诱惑敌人。成语出处:元・无名氏《千里独行》楔子:“俺今夜倒下个空营,着悬羊击鼓,饿马提铃。”
戤米囤饿杀
成语解释:戤:依靠;囤:盛粮食的器物。
依着米囤挨饿。比喻守财自苦。成语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一卷:“徒然守着他,救不得饥饿。真是戤米囤饿杀了。”
色中饿鬼
成语解释:比喻极其贪色的人。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45回:“一个字便是僧,两个字是和尚,三个字鬼乐官,四字色中饿鬼。”
委肉当饿虎之蹊
成语解释:委:抛弃;蹊:小路。
把肉丢在饿虎经过的路上。比喻处境危险,灾祸即将到来。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是谓委肉当饿虎之蹊也,祸必不振矣。
悬羊击鼓,饿马蹄铃
成语解释:把羊吊起来,使羊蹄乱动击鼓;将铃绑在饿马蹄子上,蹄动发出声响。古时作战,在军营中作这样的布置以诱惑敌人。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千里独行》楔子:俺今夜倒下了空营,着悬羊击鼓,饿马提铃。
野有饿莩
成语解释:饿莩:饿死的人。
郊外有饿死的人。形容战乱或灾后的景象。成语出处:战国・孟子《孟子・梁惠王》:“民有饥色,野有饿莩。”
严家饿隶
成语解释:形容拘谨的书法风格。语出《晋书·王羲之传论》:“献之虽有父风,殊非新巧。
观其字势,疏瘦如隆冬之枯树;览其笔踪,拘束若严家之饿隶。”。成语出处:语出《晋书・王羲之传论》:“献之虽有父风,殊非新巧。观其字势,疏瘦如隆冬之枯树;览其笔踪,拘束若严家之饿隶。”
穷酸饿醋
成语解释:寒酸迂腐的书生。
成语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三折:“与了一个富家,也不枉了;却与了这个穷酸饿醋。”
贫嘴饿舌
成语解释:形容人话多而令人讨厌。
野有饿殍
成语解释:饿殍:饿死的人。
郊外有饿死的人。形容战乱或灾后的景象。成语出处:唐・陆贽《祭大禹庙文》:“邦无宿储,野有饿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