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在中间的成语(共55个)
- 礼乐崩坏- 成语解释:礼:社会道德、行为的规范;乐:教化的规范;崩:败坏。 
 形容社会纲纪紊乱,动荡不安。- 成语出处:宋・陆游《书郭崇韬传后》:“庄宗虽出夷狄,又承天下大乱,礼乐崩坏之际,然顾典礼人情,亦难其事。” 
- 分崩离析- 成语解释:崩:倒塌崩裂;析:散开;解体。 
 分裂崩溃;离散解体。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季氏》:“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 山崩地裂- 成语解释:山崩塌;地开裂。多为地震所引起。原用来指灾难性的巨大事变。后比喻声势之大;变化剧然。 -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元帝纪》:“山崩地裂,水泉涌出。天惟降灾,震惊朕师。” 
- 触目崩心- 成语解释:看到某种情况而心中极度悲伤。 - 成语出处:《南齐书・豫章文献王嶷传》:“缅寻遗烈,触目崩心。” 
- 天崩地坼- 成语解释:崩:倒塌;坼:裂开。 
 象天塌下、地裂开那样。比喻重大的事变。也形容巨大的声响。- 成语出处:《战国策・赵策三》:“天崩地坼,天子下席。” 
- 天崩地裂- 成语解释:比喻重大的事变。崩:倒塌。 -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大树坡义虎送亲》:“忽地乱喇的一声响亮,如天崩地裂,一件东西向前而坠。” 
- 土崩瓦解- 成语解释:像土块散开;瓦片破碎一样。形容彻底崩溃;不可收拾。 -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秦纪论》:“秦之积弱,天下土崩瓦解。” 
- 礼崩乐坏- 成语解释:指封建礼教的规章制度遭到极大的破坏。 - 成语出处:清・章炳麟《与简竹居书》:“中唐以来,礼崩乐坏,狂狡有作,自己制则,而事不稽古。” 
- 铜山西崩,洛钟东应- 成语解释:比喻重大事件彼此相互影响。 -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铜山西崩,灵钟应应。” 
- 刻骨崩心- 成语解释:谓仇恨极深。 - 成语出处:《北史・隋越王侗传》:“朕所以刻骨崩心,饮胆尝血,瞻天视地,无处自容。” 
- 若崩厥角- 成语解释:①像野兽折了头角一样。比喻危惧不安的样子。②叩头的声响像山崩一样。形容十分恭敬的样子。 - 成语出处:《书・泰誓中》:“百姓懔懔,若崩厥角。”孔传:“言民畏纣之虐,危惧不安,若崩摧其角,无所容头。” 
- 饮血崩心- 成语解释:血泪满面,心为之碎。形容极度悲痛。 - 成语出处:明・陈子龙《兵垣奏议・募练水师疏》:“忽闻神京沦陷,先帝升遐,饮血崩心,呼号天地。” 
- 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 成语解释:即使泰山在面前崩塌,仍不改变脸色。形容人胆量很大,修养到家,所以临事能够镇定。 - 成语出处:苏洵心术论:“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 
- 山崩海啸- 成语解释:山岳崩塌,海水奔腾咆哮。 - 成语出处:宋・周密《癸辛宋识前集・炮祸》:“诸炮并发,大声如山崩海啸,倾城骇恐,以为急兵至矣。” 
- 山崩地坼- 成语解释:山岳崩塌,大地裂开。亦用以形容响声强烈巨大。 - 成语出处:《宋书・五行志》:“六月,寿春大雷震,山崩地坼,家人陷死,上庸郡亦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