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中间的成语(共2248个)
- 奄奄一息- 成语解释: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息:呼吸时进出的气。 
 只剩下微弱的一口气。引申为事物即将消亡或毁灭。-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87回:“惠王亲往问疾,见痤病势已重,奄奄一息。” 
- 数一数二- 成语解释:不数第一;也数第二。形容突出。 - 成语出处:元・戴善夫《风光好》第三折:“学士,此乃金陵数一数二的歌者,与学士递一杯。” 
- 日复一日- 成语解释:复:再,又。 
 过了一天又一天。比喻日子久,时间长。也形容光阴白白地过去。-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光武帝纪下》:“天下重器,常恐不任,日复一日,安敢远期十岁乎?” 
- 日甚一日- 成语解释:一天比一天厉害。 - 成语出处:北宋《新唐书・独孤及传》:“陛下岂迟疑于改作,逡巡于旧贯,使大议有所壅,而率土之患日甚一日?” 
- 年复一年- 成语解释:一年又一年。 - 成语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回:“每逢闲暇,无非敲枰相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也不知人间岁月几何。” 
- 日慎一日- 成语解释:一天比一天谨慎。形容做事十分小心。 - 成语出处:《韩非子・初见秦》:“战战栗栗,日慎一日。” 
- 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成语解释:智:智慧,见识。 
 不经历一件事情,就不能增长对那件事情的见识。-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0回:“俗语说:‘不经一事,不长一智。’我如今知道了,你又该来支问着我了!” 
- 吃一堑,长一智- 成语解释:堑:壕沟,比喻困难、挫折。 
 受一次挫折,增长一分见识。- 成语出处:明・王守仁《王文成公全书・与薛尚谦书》:“经一蹶者长一智,今日之失,未必不为后日之得。” 
- 此一时,彼一时- 成语解释:此:这;彼:那。 
 时间不同,情况有了变化,不能相提并论。- 成语出处:战国・孟子《孟子・公孙丑下》:“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 
-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成语解释:原意是宗教家告诫修行的人要警惕外界的诱惑。后比喻取得一定成就以后往往面临新的更大的困难。 -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36卷:“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冤业随身,终须还账。” 
- 一寸光阴一寸金- 成语解释:一寸光阴:指日影移动一寸;形容很短的时间。 
 形容时间的宝贵。- 成语出处:唐・王贞白《白鹿洞》:“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 一朝天子一朝臣- 成语解释:指一个人上台,下面的工作人员就另外换一批。 - 成语出处:明・汤显祖《牡丹亭・虏谍》:“万里江山万里尘,一朝天子一朝臣。” 
- 功亏一篑- 成语解释:(筑九仞高的土山)由于只差一筐土而没有完成。比喻一件事情只差一点而没有成功。 - 成语出处:《尚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 沆瀣一气- 成语解释:沆瀣:夜间的水气。 
 这里指唐僖宗时;担任主考官的崔沆;录取了一个叫崔瀣的考生。所以有人开玩笑;将他俩的单名连起来是“沆瀣”两字。指“沆”、“瀣”两人连成一气。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 成语出处:宋・钱易《南部新书》:“乾符二年,崔沆放崔瀣榜,谈者称‘座主门生,沆瀣一气。’” 
- 九牛一毛- 成语解释:九:表示多数。 
 许多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极大数量中微不足道的一点。-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